????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平台建设“江北模式”,着力打造具有“江北特色”的基层平台升级版,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8个街道(镇)、57个社区、81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基层服务机构,全面建成了覆盖市、区、街道(镇)、社区(村)的四级基层服务网络,并建立起以就业专网为主,覆盖四级的基层服务信息网络,街道(镇)、社区(村)联网率达100%。江北区配备了一支211人的基层服务队伍,其中,专职161人,兼职50人,公务员事业编制14人。平台可提供包括人社综合、就业创业与失业、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维权、社保卡服务等五大类61项的公共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促、引、带、建、推”驱动平台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是组织领导“促”。江北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专门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讨论,并召开由各街道(镇)参加的工作推进会。二是制定政策“引”。以区政府名义出台《江北区关于加强和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基层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职责、工作经费等内容,并把基层平台建设工作纳入街道(镇)年度经济社会目标管理考核,通过年中督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调研督促“带”。区人社局领导逐一走访各街道(镇)一把手,重点对人员待遇、资金保障、基础设备设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督察,及时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经费保障“建”。不断加大对基层服务机构的投入,区财政每年定额拨付专项经费100万,专门用于人员培训、考核奖励等项目支出,各街道(镇)负责办公设备购置、网络运行维护等支出。五是“季度+年度”考核“推”。建立街道(镇)基层服务工作“季度+年度”考核机制,每季度从失业人员走访、就业帮扶、岗位信息收集、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平台新系统操作等方面开展考核,年底落实工作奖励。
????(二)“三化建设”打造江北基层平台“升级版”。
????一是规范化建设“提标升级”。第一,“由点及面”规范平台建设标准。目前,区级及所辖8个街道(镇)服务平台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建设标准。基层平台统一更名为“XX街道(镇)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和“XX社区(村)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站”,并对服务窗口、服务标识等进行统一规定,打造“全区统一模式、街道各具特色”的人社服务新环境。第二,“一清单三手册”规范平台运行管理。在宁波市率先推出社区(村)的“一清单三手册”,对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清单”共设置7大类,19项服务事项,并编印了基层平台政策汇编手册、基层平台工作指导手册和基层平台行为规范手册。第三,“一站式”服务规范经办模式。在街道(镇)一级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如洪塘街道按照经办业务“标准统一”、经办人员“一岗多能”的原则,实施“一站式”经办模式,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一站服务、一次性办结”。
????二是信息化建设“改造升级”。第一,率先启用“自助服务一体机”。今年6月份,在宁波市率先试点,首批在区就业服务大厅以及洪塘街道等5个服务中心安装了8台自助服务一体机。目前,“一体机”可提供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等六大板块的服务,共包括岗位信息查询等28项查询功能和个人参保证明打印等9项自助办理功能。第二,提速升级“光纤”。2015年,开展“村村通”网络提升工程,将原有的ADSL拨号网络改造成光纤,消除以往村级服务平台存在的网络不稳定、网速慢等弊端。同时启用基层服务信息应用管理平台,全面实现“数据联通共享、业务联动互访”,形成了以市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平台为基点,覆盖江北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信息网络。
????三是专业化建设“进档升级”。一方面,稳定工作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体制内调配等方式,将优秀人才选聘到基层平台岗位,进一步优化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并建立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通过多种方式搭建职业“上升通道”,对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人员优先晋升职级或优先考录事业编制。另一方面,大力提升人员素质。健全“集中轮训、分批培训、网上培训”机制,通过常规培训、提升培训和特色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开辟“人社业务培训超市”,每年组织举办基层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班,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团队拓展训练。依托市人才培训中心的“继续教育网”,建立面向全体基层工作人员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并根据测试结果,选取街道(镇)组前五名和社区组前五名参加“首届‘人社杯’基层平台业务知识擂台赛”,营造了“学政策、比业务、提素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成效
????(一)“三化建设”推动了江北区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一是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权力运行,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人力社保政策的办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如“一清单三手册”的推出,使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工作,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是为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基层平台工作人员采集数据,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如依托基层平台在宁波市创新开展一年两次的失业率调查工作,动态掌握江北区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并汇总分析数据形成报告,为领导对就业形势的研判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助推人力社保政策“落地”。加强基层平台建设,有力促进各项人力社保政策的就近均等落实。截至目前,通过基层平台共受理被征地养老保险转基本养老保险1.41万人,补缴金额达11.22亿元。
????(二)“三化建设”让老百姓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人力社保服务。一是享受“家门口”服务。在“一公里服务圈”内,基层平台可为群众提供360度全方位的精准服务。自助服务一体机的启用和“村村通”网络的全覆盖,使居民足不出辖区,就能通过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方便快捷地查询到企业用工、就业创业服务等信息,打印个人社保缴费凭证,享受到“家门口”服务。二是享受“店小二”式服务。在各基层平台建立“外呼型电话中心”,工作人员主动给辖区居民、企业拨打电话,有针对性地政策宣讲、需求调查、岗位推介,并及时汇总反馈通话情况,在宣传、解释政策的同时,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失业人员季度走访,准确掌握其临时就业、政策享受、求职意愿等情况,并及时通知符合政策办理条件的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三是享受“互联网+”服务。今年4月份,区、街道(镇)两级平台联动,开通了全市首条就业创业服务热线--“88001791”(谐音:拨拨零零一起就业),为辖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云上”的即时咨询解答。推广“江北创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在各基层平台建立辖区内的微信群、订阅号、QQ群等,为群众提供“便携式”的就业创业服务。同时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目前区人社局网上大厅可办理就业登记、现场招聘服务、社保卡申领等168项业务,已办结事项达1.84万件。
????(三)“三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促进稳定就业。1-5月,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90人,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30人,通过基层平台发放小额贷款1.6亿元,帮助779名失业人员、农民成功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222人。受理各项就业政策3250.86万元,惠及企业1001家8802人次。各基层平台共收集岗位28722个,开展职业介绍5283人次,推介成功5220人次,成功率达98.8%。培训城乡劳动者2444人。二是保障社会和谐。基层平台充分发挥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当事人双方权益的作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如各涉农街道基层平台建立了“仲裁派出庭”,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便捷的维权平台,提高了基层化解劳动纠纷的能力和仲裁组织办案的效率。(裘梦露)
淮安职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