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学生创造力高考达巅峰 在大学被消磨
外媒称,中国的中小学常常被人批评,认为它们是使学生筋疲力尽、以考试为主的机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基本事实,几乎没有深度推理的能力。但是,一项新的研究暗示,中国在培养世界上一些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强的学生。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日报道,关于中国的学校是否比美国的学校做得更好,这一意外发现也许会改写这一争论,为以前显示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科目上的表现优于全球同龄人的研究作补充。
但是,这项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做的新研究还发现,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大学期间失去优势。这表明,中国迅速扩张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问题。
这项将在明年发表的研究发现,中国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新生入学时,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比美国和俄罗斯的同类新生的水平高两到三年。这些能力包括识别假定、验证假设,以及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而,据这项研究的结果,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读了两年大学后几乎没有改进,而美国和俄罗斯的同龄人则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布拉什安特洛雅尔卡说,“这很令人震惊。中国培养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遥遥领先。但是,他们进大学的时候就已筋疲力尽,他们没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虽然研究结果是初步的,但其展示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弱点尤其引人注目。
报道称,许多家庭认为高等教育是步入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的途径,为了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极大需求,政府近年来兴建了数百所大学。与1998年的340万高校在校生人数相比,去年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620万,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三年制的专科高校。
报道称,中国的许多大学在官僚体制和宽松的学术标准的泥潭中挣扎。学生们说,他们在小学和中学已经习惯了的那种充满活力且要求严格的教学,到上大学时已基本上看不到了。
“老师们不知道如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在离北京不远的天津城建大学攻读电气工程专业的22岁学生王春伟说。“听他们讲课和听他们朗读课本差不多。”
报道称,也有人把问题归咎于学生缺乏积极性。中国的孩子们花多年的时间准备高考,这个考试决定了学生能上哪所大学。对许多学生来说,高考成绩的几分之差可以意味着好大学和坏大学的区别,意味着未来的生活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区别。
但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压力就消失了。
“学习不学习都能拿到学位,那为什么还学习呢?”在北京攻读环境工程的24岁研究生王琦说。
报道称,中国教育体制的优越性是人们常年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奥巴马政府把中国高中生在国际考试上展示出的数学、科学和阅读的高水平,当作美国教育停滞不前的反例。
批评者指出,中国教师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是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为代价的。他们还说,国际考试夸大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实力,因为这些考试把贫困地区的学生排除在外。
除了检视批判性思维技巧,这项研究还比较了中国学生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上的差异。尽管还没有针对美国学生的测试可供对比,但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学生进入大学时所具备的技巧,比同时期的俄罗斯学生要强得多。
不过,上大学两年之后,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几乎没什么提升,而俄罗斯同龄人则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尽管还不足以赶上中国学生的水平。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推测,许多中国大学低质量的教学是出现这种结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大学倾向于奖励教授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而非其教学能力。此外,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在四年后顺利毕业,这降低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他们不会真的淘汰谁,”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研究中国教育30年的经济学家罗思高说。“只要考进大学,就能毕业,这是一种约定。”
为斯坦福这项研究提供资助的上海风险投资人李世默表示,中国的中学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取得成功,意味着中国年青一代会拥有更多创造力,这有助于中国的经济。
“我们在这里经常听到的是,中国教育制度扼杀创造力,扼杀创意,”他说。“但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创业精神的社会之一。”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