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淮安新闻

高考录取结果不理想,咋办?


时间:2016-08-06 10:31:31   编辑:淮安教育网

高考录取接近尾声,考生们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又是几家欢笑几家愁。高考录取的院校与专业都理想的同学,毕竟是难得的少数,而多数考生录取的院校或专业都不是最理想的,更有甚者,有人拿到录取通知书不仅笑不出,而是郁闷到哭,咋办?特级教师崔慧娟老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高考录取不理想,当然很郁闷,你若懂这八句话,自然会开心。

一、录取不理想,原来很正常

平行志愿在录取时,以辽宁为例,同一批次,如:一本有6个平行院校志愿,二本有9个平行院校志愿,而每个学校又有6个平行(或顺序)专业志愿,外加一个是否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由此,一个考生,只要填满了一个批次的志愿表,院校和专业二者的排列组合,一本被录取的可能性有36+(调剂专业)种,二本更是多达54+(调剂专业)种。而每个考生最理想的大学与专业组合也就三、五种,可见,录取不理想,原来很正常。对录取结果不满意者大有人在,你又何必如此郁闷呢?

二、依分报志愿,录哪都不冤

现在,大学录取越来越人性化,不仅采用平行志愿,而且是出分后报志愿,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在7——9个平行院校中,本着“一冲,二稳,三保”的原则,最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一定是你跳起来冲的,够不到很正常,最终录取的你院校与专业一定是和你的分数最匹配的,所以,无论录取到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从分数上讲,你都不吃亏,不冤枉。只是没有达到你心理预期而已。

三、你若是金子,到哪都发光

“你若是金子,到哪都发光”,这不是给你灌鸡汤,也不是给你打鸡血,而是老师我的亲身经历。

1982年,我参加高考,考出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按照今天的话说,最起码应该是“985”有望,“211”保底的。但是阴差阳错,被录取到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相当于现在的二本。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眼泪哗哗地。爸爸沉默良久,说:“学院和大学都是本科,毕业后工资一样多,分配时工作会有交叉,师范大学毕业当大学老师的多,但也有中学老师,师范学院毕业当中学老师的会多些,但也有大学老师。你若是金子,到哪都发光。”于是,我擦干了眼泪,看来,我的大学老师梦还有希望。原来,大学之间虽然有差距,但就你本人的分数而言,能够考上的院校之间,差距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大。

入学报到,院系领导看望新生,点名问谁是崔慧娟,然后对我说:“以你的分数,来咱们学院是有点亏,但是,如果我们再不录你,你就掉档到专科了,你若是金子,到哪都发光,加油吧!”。于是,我千恩万谢。原来,这也算是最好的安排。

转眼大学毕业,我的大学老师梦就要实现了,因为,上一届分配时,大学老师占比超过50%。但是,到我这届,上方有令,“充实高中”,一下子,大学占比不到10%了,全班78人,只有6个大学名额。辅导员用抱歉的口吻劝我:“你若是金子,到哪都发光”。于是我站在了高中的讲台上。20年后,我成为一名特级教师。

前几天,我大学毕业30年同学会,根据通讯录我把大学同学的职业进行了归类:机关、事业单位26人(国家发改委、北京X区常委、地方人大、政府、公检法、政协等);大公司、银行高管2人,大律师2人;大学教授16人;中学教师、校长29人;失联2人;去世1人;合计78人。1986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可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统一包分配,师范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当老师,30年后的今天,中学老师的比例,从开始的90%,降至不足40%,留下的都是喜欢这个职业的,都已发展成为校长、中层或骨干教师。全班50%的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转换了职业。

所以,我也想对你说,“你若是金子,到哪都发光”,问题是,你真的是金子吗?是不是正在为一块铜铁没有卖出黄金价而郁闷呢?

再举两个例子,我同事一位政治老师的女儿,高考时二本录取到外省的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新东方,收入比她30年教龄的父亲还多。还有我同事一语文老师的儿子,高考失常,读了一个二本院校,考研究生也不是名牌大学,继续读博,期间,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两篇专业论文,大学给他的奖金比他同学的年薪还高。

马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还重要吗?从小到大,你最喜欢的老师,都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你在乎过吗?

所以,你若真是金子,到哪都发光,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四、专业不喜欢,大学或可转

1.转专业,有机会别错过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也就是说,转专业的具体要求是由高校自主决定的。一般来说,大学转专业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四类:

(1)无门槛: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

(2)低门槛: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成绩排名多少以内等,但这些门槛相对容易达到。

(3)高门槛: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成绩要好(本专业前五名之类的),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及热门专业的人数。显然,在这些学校转专业是很难的,非学霸莫属。

(4)不开门:有些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即转专业的大门基本上是关闭的。

由此可见,对于转专业,不同学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情况可以咨询你的大学,早做准备。

如果无法转专业的话,你还可以考虑双学位,这样也能让你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2.双学位,真喜欢就拿下

修双学位,需要你利用学习本专业的课余时间,同时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相当于你在大学期间要学习两个专业的课程,学习任务相当重,过程非常辛苦,达到规定的条件后,大学毕业时,你可以同时拿到两个学士学位证。找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用,要看用人单位认不认同,国家对双学位毕业生也没有明确的待遇规定。

温馨提示:除非是对自己本专业特别不喜欢,否则,慎重考虑双学位。其实,你真没必要太纠结专业,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并不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许多专业的“专业性”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相反,综合素质尤为重要。请问:你的班主任是什么专业?你的校长又是什么专业,这些都不是国家规定,而是大浪淘沙。

五、考研或留学,学历再提升

如果你对本科的大学或专业不满意,你又确有实力的话,考研或出国留学,都是改变身份,提升学历,实现自我价值的不错选择,早点准备,继续努力吧!

六、高考分数低,高职很务实

每年高考有近千万考生参加,全国共有高校25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120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1300多所。

《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学生毕业3年后的月收入明显增长,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近5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稳中有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中国制造业要走向工业4.0时代,需要大量高技能工人和大国工匠;上高职未必只能当工人,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扩大。

温馨提示:高职升学门槛低,专业性强,与企业和市场关系密切,对于高考分数不高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务实的选择。但高职(专科)院校有一千多所,良莠不齐,需要精心挑选。

请注意:高职≠专科,一般来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性更强。

七、复读有风险,抉择需谨慎

复读不仅有成本,而且有风险,抉择需谨慎。老师以自己30年带领学生备战高考的经验教训,用典型事例告诉你,很多情况下,复读是不值得的,只有特例,复读才最有价值。

1.典例:复读不值得

例1.非名校不上型。小A学习成绩优异,是北大的料。她的高考志愿表上始终只有北大这一所大学,结果,连考三年,都是每年只差那么几分,第四年,她终于如愿以偿。结果,等她本科毕业时,曾经的同学,正好研究生毕业,你说值不值?除了北大,其他大学不好么?

小B的理想大学是中央美院,第一年,专业没过,其他学校坚决不考,复读。第二年,总分差点,许多名牌美院都想录取他,拒绝又来复读。第三年,语文小分又没过,你说还复读吗?他自己说“NO”,接过另外一所名牌美院的橄榄枝。早若如此,何必白耽误两年。

例2.非本科不上型。小C的理想是师范大学。第一年,差几分,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不甘心,复读。第二年,还差几分,第三年,终于到师范专科学校报到了。请注意:几分真的难求啊!

例3.高职不上型。小D平时成绩就不怎么好,当年高考280多分,被某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小D及其家人认为毕业后进工厂,开车床,工作环境不好,选择了复读。第二年,以320分考入某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很高兴,以为毕业后会成为IT人士,结果……

例4.大考失常型。小E,平时学习还可以,前一年没考好,到我班来补习,结果,高考第一场开考前,她上趟厕所后,竟然转向了,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考场。据说,她头一年高考,就是打吊瓶参加考试的,如此心理素质,绝对不能再复读了。

例5.多年复读型。我刚参加工作时,小F来办公室,看他说话像学生,长相像老师,我好奇地问同事,原来,这个学生已经“高八”了,补习第五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此,还值吗?换句话说,复读要上一个台阶,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典例告诉你,复读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但是也有特例,老师还是建议复读的。

2.特例:复读有价值

例1.高考意外型。指在高考期间发生了意外,如迟到、受伤、生病等,总之是发生了不可控的意外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考试。只要不出意外,成绩绝对会好很多。此类考生,想复读就复读吧。

例2.高考出错型。指高考时出现差错,如涂错卡或未涂卡,漏做题或没答完卷等,导致高考成绩严重失真。此类考生,想复读就复读吧。

以上是典例和特例,也许你的情况并没有这么典型和特殊,正在纠结是否复读,仅供参考。

强调:复读不仅有成本,包括金钱、时间、青春、机会等诸多方面,而且还有风险,包括没进步甚至退步,或者进步不大,没有实质性改变等,所以,抉择需谨慎。

八、学历一张牌,就业硬道理

对就业而言,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实力是金牌,人格是王牌。因为不同的人手里握有不同的牌,所以,就业这幅牌的打法也会因人而异。

第一种,靠自己就业者,手里只有4张牌:学历+能力+实力+人格。面向市场,完全靠自己的这4张牌独闯天下,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唯一出路。

第二种,靠父母就业者,手里要有5张牌:学历+能力+实力+人格+父母。例如,家里有大公司或小企业,或者父母直接掌控大公司、小企业的。

第三种,靠关系就业者,手里会有6张牌:学历+能力+实力+人格+父母+关系。依靠亲友,甚至托关系,找门道。

不知你手里究竟握有几张牌,哪一张才是你就业的杀手锏?哪一张会支撑你面向未来,走得更远?你想让学历在你手中占多大比重?你想让大学承载怎样的使命?

崔慧娟 | 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政治教师),辽宁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辽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崔慧娟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微信公众号:开八智汇公益课堂之崔特政治(ID:cuihuijuanzhisheng)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