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公务员

申论热点:网络舆情引导与生态治理


时间:2016-07-15 08:12:55   编辑:淮安教育网

【背景链接】

2016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与生活已经不可割裂。网络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是成为人们发布信息的平台、民众和政府的沟通交流平台。近年来,网下发生的各种热点、焦点、疑点问题和突发事件,都会转移至网上,并快速传播、扩散,演化为网络舆论,甚至一些舆论在网络空间被“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越来越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领域与影响变量。而作为新生代的80后、90后也越来越愿意借助网络,发表自己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的评论,形成网络舆论监督。

【标准表述】

[原因背景]

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技术驱动,而技术的进步直接产生了社会舆论的附带效果,网络日益成为重构社会关系和传播关系的关键要素,并带来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一方面网络为网民实现广泛的社会联系创造了条件,网民借助便捷的网络平台可以随时接触到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意见和观点,增加了他们对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网络传播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网民信息消费的习惯,拓展了意见参与的空间,网民话题设置和意见表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使网民意见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网络在提供网民信息消费便利、满足信息消费需求的同时,多元化信息、多样化意见对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可以营造符合人民利益的舆论生态,而乌烟瘴气的网络空间则会导致舆论生态的恶化、损害人民利益。近年来,网络舆论生态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互联网加速了全球思想观点的传播和相互融合,使带有地缘色彩的政治文化和各国网民对原有价值观念的认同发生了变化;就国内来讲,一些网络信息来源不明,导致在传播的过程中以讹传讹,极易引发社会争议,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而一些网站或论坛的内容鱼龙混杂,热衷炒作一些无来头、无厘头的事件也污染了社会风气。特别是网络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经微信、移动客户端和网络短视频的二次传播后影响面大、渗透率高,对破坏健康网络舆论生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网络舆论引导成为国家治理迫在眉睫的问题。

[特性]

关键词:网络沟通的特性 互动性、快捷性、平等性等特征

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在信息流通、集聚、共享,在诉求表达、意见沟通、民意吸纳等方面的平台功能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发生与传播、扩散与发酵、加工与再造的空间。

网络沟通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平等性等特征。它传递原生态的社会情绪、诉求和意见,为政府提供了问需、问计、问政于民的窗口,为发现、甄别、回应、疏导民情民意搭建了及时、平等对话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消除隔阂、缩小分歧、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但是,互联网发展造就的是一个复杂的“人造”生态,它可能是正能量的扩音器,也可能是负舆论的搅拌机。

如果说在前互联网条件下,舆论生态主要是在政府(媒体)—民众二元互动中促生的,那么在互联网环境下,则是在政府—媒介—民众三维沟通中形成的。而网络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介格局,让小角色、小人物、小百姓都成了“麦克风”、自媒体,享受着“均等”的话语权,成为舆论场的参与者、传播者。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出现,更进一步降低了这一门槛。

与其他舆论不同,网络舆论生态有其独特性。这表现为:话语权配置“去中心”,言论表达“无忌讳”,信息传输高速、扁平化,议程设置自下而上,话语表达后现代等。这意味着,有7亿人参与的中国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各色人等聚集的公共空间,是一个热情表达、激情参与的“广场政治”。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网络引导舆论,要以充分反映网络民意为前提。网络舆论的形成,通常以网民对社会现实的充分了解为依据,网民了解和接受社会现实的过程也是舆论形成的过程。网民的意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的是和风细雨的劝诫,有的是针砭问题的质问,有的是三言两语的评价,有的是缜密思考的建议,不管什么意见,对于网民的意见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只有这样,网络才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同网民情感交流和意见沟通的桥梁与平台。

网络引导舆论,要有效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的作用。引导、反映舆论和舆论监督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引导舆论是以反映舆论为前提的,网络要充分、全面、真实地反映网民的意见和呼声,就不能回避矛盾,要触及网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真正从社会治理和网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反映舆论;其次,民意只有得到顺畅的表达,才能激发网民参与国家治理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才能使党和政府与网民的意见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舆论生态;第三,舆论监督本身就是网络反映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网络引导和网民参与之间有效互动的综合体现。当然,网络舆论监督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法律法规底线。

网络引导舆论,关键在于凝聚共识。在互联网背景下凝聚网民共识,首先要树立共同的愿景,就是说全社会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网络引导舆论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其次,要有沟通协商的意愿和办法。共识的达成是网民沟通互动的结果,没有协商和讨论,有可能就是各唱各的调,所以对网民关注的事情,要多关注、多关心,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为网民解疑释惑。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沟通协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整合力量,只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就可以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1.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2.强化网络舆论治理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精彩开头示例]

1.“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网络生态事关人民利益,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广泛共鸣。

2.加强互联网管理,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当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修复网络生态、净化网络语言,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的“顽疾”。

[精彩结尾示例]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应对网络的管理常态化,引导网络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大环境,让每一个人可以在其中得到心灵上的充实。

2.互联网是技术进步回馈给人类文明的珍贵礼物。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共享优质信息,共护网络安全,共创更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互联网必将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网上网下就一定能画出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同心圆。

淮安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