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高考作文

专家指导:突破五点转述繁例点例结合出彩


时间:2016-07-01 10:50:39   编辑:淮安教育网

【范例引导】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本文在用例上有什么特点?

必须跨过这道坎

山是一道坎,它高,它威严,它绵延着一股凌人之气,阻挡着人们的脚步。然而再巍峨的山也能被征服,我不禁问:世上还会有跨不过的坎吗?有个声音告诫我:别忘了,你心中横亘着的才是永恒的障碍!呵,是啊,我们不就时常在心里那道坎前畏缩吗?

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它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站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眼里饱含着泪水与恐惧。卡特用这张照片记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义与人性。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将女孩抱进救济站,然而众人的尖锐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

一颗明星的殒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该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拳头跨过去!

这道坎,无形,这道坎,拦住了太多人。当柳三变忘情于戏楼霓虹靑衫红袖间,当王国维顶着前清遗老的旧帽对想象中的王朝难以释怀时,他们的光芒淡了,他们的精气散了。柳永终究只吟那儿女情长的歌,王国维终究只属于皇城那一泓湖水。

心坎,竟如此难以跨过。但是,我们必须跨过!谁说面对心理的煎熬我们从未获胜?

犹记得黄永玉先生说过,文革下放时,他与表叔沈从文擦肩而过。正是在那条乡间小道上,从文先生说了三个字“要从容”。我感动了,为那平淡的三个字里传出的力量。仍是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童第周被从中科院系主任的位置上拉下马,他被批斗,被叫去扫了整整五年的厕所。然而这位瘦小的知识分子没有惊惶失措乱了方寸。他每天坚持在八点钟前完成工作,因为这是他“对八点后工作时间的尊敬。”

这些人,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曾面临时间最难熬最残酷的一道坎,但他们挺了过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

心里的坎,捉摸不定,可以叫人在平静中怀有深深的绝望,然而跨过去,我们就是胜者,所以我记住了,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迎来人生的另一页精彩篇章!

点评:

本文用例的特点是:叙例时能围绕中心论点定向转述,繁例点例运用得当。

作者先由“山是一道坎”比兴起笔,引出无形的“心中的坎”;其次由在“心中的坎”面前退缩、毁灭的凯文卡特写到在诱惑面前和时代变革时“光芒淡了”、“精气散了”的柳三变和王国维;最后,写从容淡定地跨过“心坎”的沈从文、童第周,思路清晰。叙述事例能围绕中心“必须跨过这道坎”进行定向转述,有力凸显了观点。

其中,凯文卡特是曾获得普利策奖的南非摄影家,其事例不为人所熟知,故用为详例;用为点例的是柳永、王国维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事例,但作者从“心中”的坎的角度,挖掘出崭新的内涵,令人读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领悟一:定向转述

领悟二:繁例点例结合

【方法突破】

突破点一:如何根据论点对写作材料进行有意识定向转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主旨,怎样进行定向转述?

人物简介:

王选,一个日军细菌战受害人的后代,从1995年起,在自己的家乡浙江义乌等地,开始了侵华日军对中国实施细菌战的调查取证工作,于1997年组织浙江、湖南等地的细菌战受害者成立“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并被推举为团长,代表中国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诉讼。

2002年底,被多家国内媒体及读者评为“年度人物”,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给她致的颁奖辞是:“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方法:

1.明确题旨。(理解主旨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2.提炼概括。(根据需要对素材进行裁剪、概括,用中心词、中心句串起。)

转述示例:

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埃,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埃,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二十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而在海的对面,眉毛已发白的日本律师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为我们开启那段记忆。在滚滚时间之河中,王选和尾山宏共同为我们守护那段记忆,时间永不能将其风化。(摘自2007年高考山东作文《贝壳?划痕?记忆》)

突破点二:一材多用,怎样根据不同主题对材料进行定向转述?

下面一则材料,可以用来论证不同的主题。请依据下列主题,分别定向转述。

李叔同做了和尚,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弘一法师曾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就坐。法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多次如此后,丰问何故,法师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A.“一枝一叶一世界”;

B.“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C.“留给明天”。

方法:

1.深入理解话题和材料,找出材料和话题的连接点。如弘一法师就座时“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这样的“一枝一叶”的举动,正体现其内心世界的博大;而他之所以有这样“出乎其外”的尊重生命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对天人合一至理的不懈参悟;他的行动彰显的是善心和禅意,这正是他留给明天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2.做好剪裁。

3.要有扣题意识。

转述示例:

A.“一枝一叶一世界”

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

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大千世界,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

B.“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

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出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不懈参悟。

C.“留给明天”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什么?他本是出家之人,应该与尘世隔绝,但他心中却藏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藏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当他到学生丰子恺家中做客时,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躲避,然后才安然落座。这一细节显现了他的佛心与禅意。其事小,小如一点一滴;其境高,高过苍天洪宇。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思考:

陶渊明的事例可否定向转述?“平淡和快乐”“情怀”“孤独”“逃避”“心灵家园”“生活的辩证法”“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心灵的选择”这些话题,请你来试试。

突破点三:运用点例,有意地铺排与盲目地堆砌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则示例,看看哪则是有意铺排,哪则是盲目堆砌。

示例1: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摘自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面对挫折》)

示例2:

如果我们把仰望的视野放得更广阔一些,会发现文学史本身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法国文学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也有脚踏实地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而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兼备而成。三千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发展,他们见事而歌,不平则鸣,这鲜活的情感故事,被《诗经》写实记下,记录的是先民们脚踏实地的一个个脚印。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仰望星空,发出了《天问》,问苍天,问星空,我们的民族从何而来?将去何方?一千多年前,李白仰望星空,在“日月照耀金银台,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瑰丽仙境中,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杜甫脚踏实地,即便是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中,担忧的也是国事民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仰望星空,仰望一个民族的梦想,脚踏实地,脚踏一个民族的行动。(摘自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点评:

示例1叙例时没有紧扣观点阐述,凸显关键词,也没有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注意:在阐述每一个材料时都要指出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还应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示例2中点例丰富,雨果、巴尔扎克,《诗经》、《天问》,李白、杜甫,紧扣话题,两两对举,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的关系,立意高远,文采飞扬。

盲目地堆砌点例是将几个点例简单地排放在一起,没有点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不到论证的效果。

有意地铺排点例是将几个点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剖析它们之间及它们与主题的关系,这样能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形成一种汪洋之势,收到一种厚重之效。

突破点四:点例组合形式有哪些?点例组合的顺序有何讲究?

示例1: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必有其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人性引向那条光辉的道路。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歌德、惠特曼对人内在创造力的展现和赞颂;康伯内拉、布朗基、杰斐逊对改造人的内心的伟大热情;托尔斯泰、泰戈尔浩荡无边的人性之爱——种种追求引导人们走向精神家园,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在这个地理死角和社会死角,只有精神家园才是永恒的平等,永恒的和谐。(摘自2004年高考浙江作文《找回失落的家园》)

示例2: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摘自2003年高考浙江作文《情感与理智》

示例3:

屈原一心为民实现清政,绝望之时,以身殉国,人民用划龙船吃粽子纪念他;司马迁冤受宫刑,含辱赋史,矢志不移,人民没有忘记他;鲁迅弃医从文,笔耕不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民永远怀念他;小平同志冲破阻力,改革开放,祖国面貌,一日千里,人人品尝着改革的甘霖,享用着改革的硕果,人民永远敬仰他;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死后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帐如云;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被授予功勋科学家称号!是啊,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摘自1999年高考上海作文《回声》)

点评:

示例1,运用点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五个句子涉及十二位文学巨匠、哲学大师,大师们对美好精神家园的追求引领人们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点例排比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气势强烈,论证有力。

示例2,运用点例对比的方式,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使观点鲜明有力。

示例3,点例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展开的。但选的都是国人的事例,在说明“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这一观点上,显得单薄。

点例组合的顺序有何讲究?

点例组合的常见形式有点例排比和点例对比。

1.点例排比指运用三个以上的句式相同的点例来证明一个观点。运用点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强化语势,增强论证效果。在运用点例排比时要注意:

(1)所排比的事例之间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

(2)要注意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可以使用设问或反问句式运用点例,以设问或反问形式,串起一个个典型例证,句式整齐,语气强烈,读来颇有气势。突破点二点例组合形式有哪些?点例组合的顺序有何讲究?

2.点例对比指运用两组点例形成对比,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运用对比式点例,则要注意所对比的事物是否具有可比性。

3.在事例并列中,要注意事例的排列顺序。一般可以采用从古到今,先中后外的顺序。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写无名无据的。这样思维才顺畅。

突破点五:繁例与点例相结合,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阅读下面三则示例,思考:繁例和点例结合,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示例1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交迫的百姓,作为士大夫的屈原束手无策,于是他纵身跃入了滔滔江水中;屈原是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的他只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屈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找准自己位置的人。他们不盲目羡慕高官厚禄与富足的生活;他们只为祖国的安定、进步、发达做自己的贡献。刘翔、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就是这样的人。(摘自2009年高考河北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

示例2

弯曲是尊严的别一种诠释。古有晏子使楚,楚国刻意刁难,开了个小门让晏子钻。晏子据理力争,说:“下等人出使下等国家,小国开小门。”他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负气回国,而是适时弯曲,据理力争,用言辞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尊严。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刘备三顾茅庐,他们能屈能伸,屈为积蓄力量,伸为博取尊严。

示例3

君知否?华人名导王家卫,成就事业的偶然。青葱之年他便打工于电影公司剧本创作,郁郁不得志而度日如年,后困机缘巧合,恰有一小成本电影邀不到导演,他的毛遂自荐才成就了一段佳话。然若其无满腹的才华和过硬的电影技术,这样的“偶然自荐”又怎能成就其日后留名影史的光耀?偶然的背后是必然,我们又怎看得见他积年累月钻研电影艺术的辛酸!

君可知,因《三杯茶》而垂名的摩尔森似偶然成名一凡人耳!事业不振,家庭不和的摩尔森只是偶然旅行至中东地区,这一为告别苦闷的举动却让他的爱心播种在那片仇恨美国人的土地!《三杯茶》中详尽地记录着这个美国人在中东地区为这个落后的世界奉献的点点滴滴。看似偶然的契机,仍是必然的铺陈,若非摩尔森心怀对其他民族悲悯、怜爱之情,又怎会愿意让爱在他乡盛放出灿烂之光!

众只云梵高成功是偶然,却不见那个终日于阿尔小镇拥抱阳光并付出身心的青年;众只知体操王子童非成功是偶遇名师指点,却不知年少时的他在老师门前为求一见而不停地翻着跟斗;众只道周杰伦偶然被人提携而渐成为华语天王,却忘记当年的他日夜写歌,将梦积累成厚厚一叠歌词卷……(摘自2010年高考福建作文《偶然?必然!》)

小结:

原则一:繁例与点例同类或相关原则

示例1以屈原为繁例,以当今人物刘翔、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为点例,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找准自己位置,甘于为国奉献。示例2中繁例与点例的叙述紧扣观点,符合“同类或相关”的要求。

原则二:繁例与点例宜多维组合原则

示例1中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都是优秀航天员,这样就显得单向重复了。示例2中繁例与点例所叙述的人物各有特点,均符合“多维组合”的要则。

原则三:繁例与点例要点面互补原则

示例2中晏子的事例与韩信、张良、勾践、刘备等人的事例形成点面互补。示例3中王家卫、摩尔森与梵高、童非、周杰伦的事例形成了点面互补。“点面结合”加大了论据的使用量,浓缩了篇幅,做到了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避免了堆砌之感。

【强化训练】

1.阅读“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用这一素材论证“幸福在于心灵的自由”这一观点,不少于200字。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示例:

遥想当年濮水江边的庄子,正忍着饥饿在江边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夫来请他,并说“愿以楚国之事累”。一国之尊,竟要以国事累他,话语如此谦恭,这对于庄子——一介草民,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幸福啊!然而,面对别人眼中千载难逢的显贵机会,庄子心静如水。他以乌龟自喻,宁愿在泥田中自由地爬行,也不愿做金笼中失去自由的乌龟。在庄子眼中,所谓幸福,不是名,不是利,而是一份不屈已,不愧世的心灵自由,精神独立。也许这份幸福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理解的,然而千百年来,庄子这份独特的幸福却一次又一次地滋润着渴望自由的文人墨客,并化作天际的星斗,成为世途忙碌的芸芸众生永恒的坐标。

2.下面是关于国际著名电影导演李安的材料,请你根据不同的中心,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裁并定向转述。

李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早年从江西来到台湾,是一名中学校长,治家和教子都极为严格,李安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父亲希望李安依靠做学问,延续李家香火,做一名教书人,但李安的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对数学极不开窍的他,两次高考落榜后,进入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电影和戏剧在父亲眼中是歪门邪道,而对于李安来说,却是不经意间,第一步跨进了梦想的大门。

在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的三年,李安初步显现了自己的导演才华。1984年,李安在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硕士毕业,他的毕业作品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一家美国的经纪公司,随即要与他签约。这家公司位列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曾经捧红了不少知名导演。一切都预示着李安在美国将有极大发展。于是,原本打算毕业回台湾的李安决定留下来,等待机会。然而这一等,竟是六年。

那段时间,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当起了“家庭妇男”。李安不想看到妻子这么辛苦,便想出去打工挣钱。妻子对他说:“我们是夫妻,我为你做这些是心甘情愿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绝不能放弃啊。”

有了妻子做坚强的后盾,李安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作中。1990年,李安经过6年的思考、沉淀、创作,终于完成了反映一家台湾人在纽约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剧本《推手》。该剧本获得了台湾优秀剧作奖,李安得到了40万元的奖金,并赢得了执导这部影片的机会。之后接连执导了《喜宴》、《饮食男女》两部电影。《喜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饮食男女》更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

1999年,李安执导影片《卧虎藏龙》,李安含蓄内敛的手法为他赢得了一片喝彩。在当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卧虎藏龙》囊括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艺术指导四个奖项,李安成为了第一位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华人导演。

A.“直面弯道挑战”

在人生的“弯道”处,同样可以依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超越梦想。著名导演李安在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的“弯道”后进入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跨进了梦想的大门。他努力学习,学成后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都没一丝骄人的成绩,还要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他的人生走进了更为曲折的“弯道”——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理想?李安硬是凭不屈不挠的意志积蓄能量,终于使《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昭示了李安的成功。走在人生的 “弯道”处,越是竞争激烈,越要不懈坚持,李安就凭他的坚持和努力直面弯道挑战,赢在人生的“弯道”中。

B.“生命的养分”

梦想是生命的养分,有梦的滋养,生命之树才蓊蓊郁郁,高高挺立。享誉全球的导演李安当初仅揣着他的电影之梦,身无分文地在好莱坞闯荡。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更没有资金,那个梦看来遥不可及。迫于生计,他想出去打工挣钱,他的妻子的一句话挽回了那个梦。她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决不能放弃啊!”一时,他醒醐灌顶。是啊,电影是他的梦啊,一旦丢弃,今世恐难圆梦了。梦想的滋养使李安的艺术生命焕发生机,终于,《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四项电影大奖,他因此成为了第一位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华人导演。

3.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例时要注意繁例点例结合。

淮安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