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作文——2016年高考,由这5大板块组成的语文北京卷,再次突出整体阅读与综合运用,各板块相互配合组成完整的能力考查体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连中国老师认为,201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产生了一些关键性变革,主要表现在长文的阅读及作文的选择性上。而今年,北京卷在整体立意与布局、强化对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考查、继续拓宽考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等方面,力求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阅读
多文本阅读
点评专家:计静晨(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今年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坚持了能力立意与文化立意的导向,加强了信息综合性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测试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突出考查考生信息筛选加工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在答题过程中,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
启示:这些题目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毕竟,阅读的目的性、准确性、迅捷性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文言文阅读
点评专家:徐南南(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今年,文言文考查在选材上有所突破,选取的先秦散文《管子轻重》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本讲述了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试卷强调文化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重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思想性的体悟,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
其中,第14小题,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
启示:这一题既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提倡教师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古代诗歌阅读
点评专家:涂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从材料选择上,2013年考查李白的《古风》,2014年考查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2015年考查苏轼的《醉翁操》,而2016年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考题遵循了考查传统名篇或者名家作品的路子,不偏不怪,重点突出,体现了对价值观的重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今年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其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其中第4题设置了6分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桃花源记》《书愤》《登高》等篇目,与去年比较,呈现出了新意。
启示:古诗阅读突出对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同时,继续强调古诗文阅读多角度的拓展延伸、比较分析。例如古诗,去年从同一话题角度进行比较,2016年则从同一作者的不同诗作角度进行比较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点评专家:盛志武(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今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体现了“巩固”与“发展”的结合。
先来谈谈“巩固”。一是继续坚持文化与能力双重立意。今年文学类阅读选择了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后面的6道题从语言理解到评价鉴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白鹿原”“老腔”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育德树人”的要求。二是继续关注对鉴赏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22、24题都涉及到对文学作品手法的考查,体现了对文本的文学特征的关注。三是读写结合。今年作文的第一小题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与去年一样,将散文阅读的文本当作作文命题的资源。
而“发展”则体现在,一是更加强调文本意识和深入阅读,如第21题,要求分析作者对老腔认识的变化过程,这就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找到作者的“认识”,还要“由点而线”,梳理文章内在的脉络和作者的心路历程;二是体现了文本的文学类特征,强化了对鉴赏与分析的考查;三是强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深度关联,考生要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作,就要关注散文文本,把其当成作文的“例子”。
启示: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优化文学鉴赏的品质,如何落实深入阅读以及在阅读中发展思维的要求,这是今后的语文学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写作
作文题
点评专家:黄玉慧(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今年的作文题,依然是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的结构。
三道微写作题目分别考查了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等基本的表达能力;大写作考查了中学常练的议论文、记叙文两种基本文体。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微写作与大写作的题目要求都十分具体、清晰地体现了其基础性的要求。例如,微写作“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大写作“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等,都强调了写作表达的基本能力。
作文题目①既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也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相关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这使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深度。
作文题目②让考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表现其创造能力,但又杜绝学生凭空无据的想象,强调想象的合理性。从积极的角度说,作文题目的表述内容与要求都对学生写作具有指导与引导意义。
启示:2016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微写作、还是大写作,都突出了基础性、开放性,这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蕴含着对教学的修正意义。
■众说作文
大作文题目①要求考生认真理解文本所记述的老腔演出“撼人胸腑”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由此得出观点,再引申“说开去”,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中所接触的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这就使阅读与写作有了更加紧密、更有深度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对考生认识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
——黄玉慧(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大作文题目②“神奇的书签”,密切结合学生的读书生活,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写故事,这既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又有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意义。题目考点明确,要求具体,将读书生活的考查,指向细节,不轻泛,不做作,不卖弄。
——连中国(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微写作三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有抒情、有应用,为每个学生都搭建了平台。微写作涉及到高中的学习心得、对“家长群”现象的评论等。试卷的写作题目,立足考生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热点,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文化的深层认知,贴合时代主旋律,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
——刘振平(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研修中心)
三道微作文题中的“微建议”,注重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启发学生自主表达属于自己的可贵经验;评说“家长群”,既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现象,更搭建了孩子和家长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以“荷”为题作诗或抒情,唤醒孩子文化的积累,引导学生崇真尚美、直抒情怀。
——刘燕君(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在写作板块,除了微写作的第三题,其他四个题目都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能力要求,这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个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作文训练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不同文体写作能力的明确导向。
——杨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
两篇大作文中,第一篇与往年一样,与阅读承接。阅读选择了刚刚去世的陈忠实的《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而“华阴老腔”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作文意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张智钦(北京精华学校语文老师)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 文/本报记者 韩莉 何文洁 整理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淮安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