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材料多样接地气儿


时间:2016-06-09 08:01:31   编辑:淮安教育网

今天,作为2016年高考“首战”的语文科目试题一经“曝光”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围观”。针对此次试卷难度,本市多位一线高三教师表示,卷内题型基本维持去年原貌,试卷难度保持平稳。

考生反映:新名词让人耳目一新

今天上午11点半,结束首科考试的学生陆续走出考场,或许因为北京二中是个文科考点,语文是他们比较擅长的科目,北京晨报记者随机采访到的几位考生大多表示:题目不难。

来自北京二中的考生小谢表示,虽然文言文和作文有些难度,但是总体来说,这套语文卷给人的感觉很平稳——题量适中,阅读量在八九千字,与之前考过、练过的变化不大。北京五中的小杨则认为,阅读材料挺有特色,“蛟龙号”、“给力”等新事物、新名词让人耳目一新。

试卷:难度保持平稳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邱道学表示,从今年的语文试卷中不难发现,从命题形式上今年基本延续去年的原貌,个别题型稍微微调,在试题难度方面也基本保持平稳。这有利于考生的发挥,但也在细节上注重区分度。“能够让好学生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文言文阅读和作文题型中。”

在考生得分区间方面,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燕认为,分数分布可能会呈现“鱼型”。她解释,由于试卷的难易梯度并不大,因此,考生的分数可能会集中在100至120分之间,但受到作文的限制,高分学生将是少数。“130分以上的学生可能会比去年多一些,但140分以上的学生不会比去年多。”

教师感触:特别“接地气儿”

与考生的感觉一致,精华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智饮看到考卷时,感触最深的也是阅读材料的多样化。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既有反映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蛟龙号”,又有反映传统文化的“华阴老腔”、田园情思的“西村”,还有凸显“经济思想”的《管子?轻重》。“这反应出语料选择的多样化,是立德树人的集中体现。”同时,大阅读的篇目中不乏方言词汇,甚至出现了“非常给力”这样的时尚新词,也显得特别“接地气儿”。

考试题型:稳定强调应用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张卡特分析,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除了大阅读的篇幅增加一半(从1700字增加到2400字)以外,全卷在题目分布上变化不大,甚至微写作的三个题型基本上就是前两年原题的翻版。考生终于可以放下被“一模”“二模”吓得胆战心惊的心情,稳定发挥。

但是,从“保守”和稳定中也可以看到变化——试卷构成打破了原有的板块限制,把语言基础分散到各大板块进行考查,又在各个题型中反复强调实际应用。所以,既要求考生对基本的题型和知识点有足够的熟练度,又要有较强的综合读写能力,能够以基本的方法与知识点去处理综合的材料和复杂的问题——这才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多文本阅读:“双创”精神入考题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计静晨认为,今年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坚持了能力立意与文化立意的导向,加强了信息综合性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测试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他指出,从测试材料上看,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表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成果,体现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材料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试题的阅读和解答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

从命题角度来看,试题中出现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以及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张燕认为,该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体现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能力的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比较、辨识能力的考查,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的考查等。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长阅读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以及学生对3个非连续性文本的连贯性理解,能够准确地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各自侧重点。从试题中不难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题目属于“普惠性”试题,只要学生够细心便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出处;但仍有一半题目需要学生自我总结和归纳,因此,她预测,大部分考生能拿到70%至80%的分数,但对于日常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考生,会对于写关联性线索“选择性失明”。

文言文阅读:“管子谋略”走进生活

今年,先秦散文《管子?轻重》被列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对此,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徐南南认为,题目在选材上有所突破,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本内容是《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巩固了高考改革的成果——强调文化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重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思想性的体悟,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

在命题方面,张燕表示,题目选段并不难,属于“送分题”,但“请考生以管子谋略写出对自己的启示”一小题是该题亮点,将为考生得分划分“分水岭”。在解答这一题目中,考生不仅需要明确管子的谋略,更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管子谋略的意义和价值。考生可联系个人生活、社会生活,若能借由管子的国与国“经济战”上升到国家层面,便能使答案更加出彩。

背诵默写: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

在今年的古诗词阅读中,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表现了陆游对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在第四题背诵默写中,试题首次以记忆考查、诗歌内容和律诗对仗的线索开放性考查默写。

对此,张燕透露,在日常的训练中,记忆考查、诗歌内容都是惯例,但是律诗对仗还属于“盲区”。她认为,背诵默写的最后两题有区分考生的作用,第二小题以理解《书愤》中“对抗金历史的回忆”找出答案,将会区分1/3考生;第三小题了解诗歌的文体知识,即律诗的对仗方面的知识找出《登高》中对应的诗句,这将会区分掉2/3考生。该题要求考生必须真正理解背诵内容之后才能准确作答,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同时也体现了对“联系已知学习新知”这一学习方法的考查。这对扭转当前知识教学的僵化倾向,有很大作用。

教学:将更侧重阅读

纵观近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式,邱道学总结出特点。首先是更强调整体性。他举例,在以前的试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等并不联系上下文,而是以独立的题目出现。从2014年开始,开始从一段文字中节选字音、字形题目,而去年和今年的长阅读题目更是提供完整的语境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答题;其次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愈发强化。他分析,从2014年起,写对联的题型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这一题目所占试卷总分很小的比重。但从去年到今年,传统文化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今年更是以大作文的形式出现,对考生的分数起到决定性作用;再次是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往文言文阅读有的学生反应即使读不懂也能选出正确答案,现在不理解就真的答不出来。”邱道学表示,阅读能力的要求年年提升;最后,也是他最为强调的就是体验性。他表示,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都更强调学生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性和实际经历。“读、看或是研究都必须要走心。”邱道学说。

在梳理总结3年高考语文命题思路后,邱道学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利用可能的时间,比如周末、假期甚至课上,带着学生们走出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看话剧,甚至请专家进课堂,让学生多体验、实践。”

张燕也表示,今后在阅读方面将不仅让学生局限于考纲要求的12本经典名著,要让学生更多地读书。学校也将把阅读课程做得更扎实,不仅停留在读,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感受的书写与表达,以及学生间的阅读交流和交锋、碰撞。“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要做生活的参与者。”

北京晨报记者 徐虹刘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淮安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