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等车时听人议论,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甲地的人想,还是乙地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乙地的人想,还是甲地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于是他们改变了主意,互换了车票。
去乙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好:银行大厅里的水可以白喝,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甲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是干什么都可以赚到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发展到了周边城市。前不久,他去乙地考察市场。在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佳作】
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了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乙地的发现乙地果然好,许多东西可以白吃白喝。去甲地的人发现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干什么都赚钱。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境况却截然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是安逸,是奋斗,我想说:不要让今日的安逸霸占明日的幸福。
只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无作为,最终会导致人生的覆灭,甚至国家的灭亡。《吴宫遗事》中记载:夫差放勾践回国后,为使参政者知民间疾苦,察天下兵革,筑台于姑苏之左。可高台已起,夫差却只沉浸在恭维赞美之中,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的锐性,站在九尺高台,连离自己不远的身死国灭也没看到,岂不痛哉?
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说:“一个人为了微妙的享受,必须微妙的受苦。”去甲地的人正是不满足于乙地的安逸,毅然投身于可能面临的苦难,他选择自己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著名导演宁浩不到三十岁却身家过亿,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创下了奇迹,但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他选择“微妙的受苦”,又拍摄了《无人区》,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不死在山顶上”的人。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能否成功,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个不满足于安逸生活的人,不正是有非凡勇气的人吗?史玉柱顽强打拼,商海沉浮,风险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在他的心中,始终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此成就商业传奇。
三毛不满足于安逸,选择了漫天的黄沙,但漫天的黄沙如何遮蔽她明朗的双眸?
孟卫东不满足于《新闻联播》开头曲十六秒的成功,然后才有了《同一首歌》的传唱。
周润发从擦车小弟变成影视明星,不正是靠奋斗吗?
“诱惑,不是诱惑于远方,就是诱惑于梦想。”但朋友,永远不要为安逸诱惑。
请铭记:“不要让今日之安逸霸占明日之幸福!”
【出彩理由】
这是一篇出彩的考场作文。首先,审题精准,文题既是标题也是论点。开篇概引材料,然后一个问句“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由果溯因,准确立意: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论述部分,材料丰富且鲜活饱满,让我们很为作者的视野和博识而喝彩。结尾再点题,回应开篇,简洁明快。
通技法,走高分路径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法”
1.关键把握法
审题立意,贵在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则材料的立意:
2.主旨领悟法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寓言《乌鸦喝水》,确定作文立意。
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它看见了一只水壶就飞过去。壶里水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也喝不到。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用嘴衔起小石子,扔到水壶里,一颗颗小石子沉到水壶底,水渐渐升起来了。“啊,”乌鸦快活地说,“我喝到水了。”
这则材料的立意:
3.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要义。而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要义的最好方法是:按照“何人—何事—何果”的方式将其中心内容梳理出来,然后由果溯因,即可找到合适的写作角度。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难道不是吗?”
何人:
何事:
结果:
原因:
立意:
4.辩证拓展法
所谓辩证拓展,就是要利用辩证思维去展开思路,立意谋篇。辩证拓展,通常要运用以下观点:
一是发展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应看到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不能绝对化。二是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时,我们要从它与周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找到问题的本质。三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要正反通观、全面认识。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分别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确定作文立意。
材料: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从别人那里偷了一个玩具。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5.多向发散法
新材料作文大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的人、事也有多角度立意。当然,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我们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因而,我们要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角度立意,找出最有利于发挥,且易出彩的立意来书写成文。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试从多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1)儿子角度:① ② ③
(2)父亲角度:① ② ③
(3)综合角度: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四清”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
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勤演练,习行文要领
1.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出准确的立意。
材料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3 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也需要3 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答案精析
一、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通技法,走高分路径
边练边悟
1.这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若抓住这一关键语句,便可以提炼出观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拟题时可用“奉献与索取”“给比拿愉快”等。
2.这则寓言故事,透过乌鸦喝水的现象,解释蕴涵的本质。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努力不懈地去克服困难,终究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可以取其本质,作为文章的论点。
3.何人:哲学教授。
何事: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结果:被一只青蛙驳得哑口无言。
原因:(1)理论与实践脱离,(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3)说话过于绝对。
立意:(1)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2)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3)看问题不能太过绝对。
也可以从青蛙的角度立意:
何物:一只青蛙。
何事:把哲学教授驳倒。
原因:(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立意:(1)要敢于质疑,(2)要敢于挑战权威。
4.(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这则材料,就要看到小学生以后的变化,可有两个写作角度:
①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坏习惯→坏行为→坏结果);
②(经教育及时改正)将来可能成才(浪子回头金不换,今天的坏习惯并不意味着明天的堕落)。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这则材料,就需要多研究一下这个小学生的周围环境,从他坏习惯的形成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上展开思路,探求小学生“偷”的深刻原因:
①从小学生坏习惯看其家庭环境,父母是子女的榜样;
②从小学生坏习惯看学校教育,学校应重视“养成”教育;
③从小学生坏习惯看社会风气,社会是大课堂。
由此揭示“责任在谁”的问题,进而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的重要性。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材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这个小学生“偷”的“不光彩”的行为时,应看到其另一方面,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一次偷不代表其本质坏。(平时,他可能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尊敬老师)
5.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①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②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③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④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⑤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⑥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⑦别人只是观众;
⑧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⑨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⑩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①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②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③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勤演练,习行文要领
1.(示例)①立志、选定目标时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②做事要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审题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首先概括主要情节: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分析材料,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最后死于草丛。
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①蜗牛选定的目标太遥远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实现。②蜗牛放弃了大的目标后,什么也不肯做,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草丛中。
从蜗牛联系到人,就可以理解故事的寓意了。
2.审题 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有在春天开花!”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有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像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像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展台】
谁打开你的窗
一片花瓣飘进来,落在你的手边,落寞的你嗅了嗅。 “哦,春天来了,是玫瑰吗?玫瑰只在春天开花。”
“不,是日日春,一种很美的小花,不太选择季节,总是很积极很美好地开放着。“她开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我说。
“池塘里的冰该化了吧?柳树是不是也发芽了,我闻到了油菜花的香味,听妈妈说油菜花是金黄色的,我想知道金黄色是不是给人温暖的颜色,”你好像说不下去了,声音哽咽起来。 “金黄色就像你发卡上的蝴蝶一样美丽,也像你衣服上的毛毛熊一样让人温暖。”我安慰着,幸好你看不见我心疼你的眼,要不你一定会哭出来。
你摸索着打开窗,做出望的姿态,你说你想看看春天的颜色,嗅嗅春天的气息。我知道你的渴望,可是更多的时候我跟你一样保持沉默,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任何的语言描摹对你都是一种残忍的折磨。风铃响了,那是阿姨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你让我告诉你风铃的颜色,于是我为你描述着风铃是天空一样透明的蓝色,我安慰你风铃会带你入梦,你终于忍不住哭了,你说:“我的梦里一片漆黑,找不到出口,就是一场噩梦。”我落荒而逃,像一个想为人开窗却打坏了玻璃的孩子。
一年之后,又是一个春天。我去看你,你好像变了一个人,开朗热情。你说“你走之后,我在窗前种下了日日春,日日春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现在我也在我的春天里开放着”。我注意到你手中的盲文书,原来你上学了。蓝风铃随微风飘动,快乐的音符奏着轻灵的音乐。我看到你在书的封面上写到:如果可以,我要变成天空中的一抹云彩,我把风铃捎给小窗,让她为你我歌唱;如果可以,我要变成大海中的一条小鱼,我把浪花推向沙滩,让沙滩变成诗行;如果可以,我不选择玫瑰,我要变成日日春,让每一天都绽放我的美丽……我的眼里噙满泪水,你的窗户已经打开。
“真美,”我第一次不是安慰而是惊喜地望着你说,“真美,你用春天般美好的心灵看到的比许多人用眼睛看到的更多更美。”
“是谁为你打开窗?”我问。
“是日日春带给我春天!”你回答。
【赏析】
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准确,文笔细腻流畅,感情真挚自然。通过两个具有朦胧美意境的画面描写,来向我们展示乐观进取的日日春所带给盲姑娘的积极影响,从而也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窗,让快乐与进取永驻心田!
淮安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