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凌晨一点,浙江省新高考第三次学考选考进入第三天。
杭州下城区某个小区里,一个喝高了的酒鬼在安静的夜里大声嚷嚷。高三学生小陈的妈妈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想要报警,以免打扰明天还要考试的儿子。
拨号前,她瞄了下儿子房间,里面没什么动静,她以为儿子已经睡熟,于是放弃了报警。
吃早饭的时候,妈妈才知道,小陈昨晚也听到了吵闹声。为了不让妈妈更焦虑,他佯装睡着。考试期间,小陈几乎都是半夜12点多才入睡。
酒鬼不是那几天唯一的噪声源。
考试前几天,楼下装修,妈妈跑去交涉。“结果人家根本不知道过几天要高考。”
考试期间,考场边的操场上在开运动会,加油声、喇叭声,在妈妈听来特别刺耳。“万一考英语听力怎么办?”
这让妈妈得出一个结论:除了考生家长和老师,整个社会没有做好迎接高考的准备。
事实上,从小陈进入高一开始,这种紧张、敏感、焦虑的氛围就笼罩着全家。过去三次学考选考的时候,都是一家人情绪大爆发的时刻。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后,小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决定选考的科目。
新高考打破了文理分科的局面,学生可以在7门科目中任选3门,和语、数、外一起构成高考科目。和自主选择权加大成正比的,是学生和家长的纠结和摇摆。
小陈很羡慕他的一个初中同学,那个同学严重偏科,物、化、生三门课的总分能排进全校前十,但加上政、史、地之后,一下子就跌到全年级三四百名。对他来说,选考科目没什么好犹豫的,肯定选物、化、生这三门。
但小陈各门功课都比较均衡,没有特别突出和特别薄弱的科目,反倒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因为不喜欢死记硬背,他首先排除了历史和政治。又因为喜欢地理老师的授课方式,所以首先选择了地理。
最大的纠结体现在通用技术这门课上。小陈的通用技术学得不错,能进入年级前三四十名,而且这也是他所在高中的优势学科。
但跟其他科目相比,通用技术实在是太新了。当时,各高校还没有公布各专业所需的选考科目,小陈一家人不知道通用技术的选择范围大不大,心里没底。保守起见,小陈放弃了通用技术,选择了物理和化学。
然而第一次学考选考后,他发现有很多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在技术选考中拿了满分。这让他有点懊恼,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明智。
新高考给予学生自主权,很大程度上是希望他们在高中阶段就确立好职业规划。但小陈对未来职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妈妈也觉得,在高中阶段就做出选择实在太为难孩子了。“就说我自己,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都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工作呢。”
读高中前,小陈全家每年都会在假期安排一次一周以上的长途旅行,进入高中后,一年两次的学考选考,分别紧跟着寒暑假,长途出游被迫中断。“他有一个同学暑假去新加坡玩,在机场还捧着书复习。”小陈妈妈说。
不仅寒暑假被占用了,平时的课余时间也没有喘息的机会。和班上大部分同学一样,小陈周末甚至晚上,都要去课外辅导班补课。小陈妈妈说,一门都不报的学生几乎没有。
这类辅导班和以前有所不同。新高考前,辅导班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六门高考主课。但现在,辅导班覆盖了全部10门学考科目。而它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抢在学校教学进度之前,提前教完考试内容。
这种抢跑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考生应该在明年4月份才完成所有的学考和选考(选考一般考两次)。但有一部分学生这次就考完了学考选考,接下来,他们可以专心投入到语、数、英的复习当中。
小陈妈妈提到这些时,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尤其是那些拿到高分的考生。“对他们来说,最后的高考确实是减压的。”
这次考试结束,顾不上休息,小陈马上又要投入明年4月物理和化学第二次选考的复习中。
而这样的日子,距离结束还有大半年。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