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裸条贷”、“陪睡还贷”后,在高校校园“借贷链条”的上层,还有一群大学生“债主”,或先借钱后放贷赚利息差,或向父母、亲友、同学借钱后放贷,却深陷网贷平台违约还贷危机。
被网贷平台“借贷宝”的高额利息所吸引,曾轲(化名)在贵州一所高校读大二时四处借钱投入借贷宝中,成为一名“债主”和“中介”,希望通过低利息借入、高利息借出的方式,赚取高额利息差,“2000元一天就能赚上百元。”
然而从2016年5月中旬起,曾轲遇到一波“逾期潮”,借出的钱中有47万元收不回来,借入的钱却因逾期一直在叠加利息,“原来借入17万元,现在加上逾期费,变成了23万元,3个月涨了50%。”
这个借贷宝中链条中的“上家”,为偿还高额债务,今年9月,他放弃升入大三,退学打工,但目前每月2000元的工资仅够其生活开销。
从网上放贷者成为负债者的大学生,曾轲并非个例。
在湖北读大三的陈毅斌(化名)如今面临着同样情况,27万元的放款收不回,导致自己借入的债务逾期,“原来借了11.9万元,现在变成了17.4万元。”
在他们看来,除了自己想快点赚钱的心理,借贷宝的一些问题也是造成大面积贷款逾期未还的原因。比如,曾轲能先从借贷宝上用相对低的利息借到钱,然后再将这笔钱在借货宝上用相对高的利息放贷,这明显存在管理漏洞。
曾轲说,借贷宝、趣分期、名校贷等涉及校园网络贷款的平台,其借贷、放贷门槛相对银行等正规金融部门非常宽松的运营模式,很容易发生连锁反应,“很多人都是借上家的钱给下家,一旦中间有人借了一大笔钱卷款跑了,上家就都会受牵连。5月份就有一个人卷了1000多万元消失了。”
借贷宝宣称的“借给熟人风险较小”、“单向匿名借贷模式”等模式,在他们看来,也存在问题和风险。当他们真正投入进去后,才发现所谓的“熟人圈”,不过大多是网络上陌生的网友,这些网友的信息在淘宝上30元就能买到1000个。然而,发现真相时,由于被高额利息吸引,他们放贷的脚步已经停不下了。
借贷宝宣称的“完善的催收机制、逾期率不超过0.1%”在曾轲看来更是“可笑”,他的“借贷宝”催收记录显示,借货宝的催收员已多次拨打债务人电话,但电话一直占线,而借贷宝往往根本不知道债务人的真实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电话打不通往往就只能先算了。借贷宝客服还让曾轲提供欠债人的信息,可曾轲知道的只有电话和QQ号。
想起诉借贷宝连带还钱或积极催债吗?借贷宝在借款时要求签署、却很少有当事人会认真读的一份“借出协议”中明确,它只有充当证明人的义务。这份协议被律师评价为是对借贷宝“无本万利”的协议。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48%的受访大学生称无法识破校园贷诈骗陷阱,23%的受访大学生相信存在无风险且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容易被高利息诱骗。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非法机构野蛮生长,为大学生投资理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生理财也需要更谨慎。”
大学生的借贷生意
曾轲账号里逾期的债务人及追债信息。
9月开学季,曾轲带着重重心事返回位于贵阳的大学校园,犹豫几天后,他没有报到升入大三,也没有交学费,选择了退学,“欠了那么多钱,想赶紧工作还钱。”
2015年12月,经同学介绍,刚入学的曾轲第一次接触了借贷宝,“一开始我是帮着做推广,赚了几百元钱,后来知道放钱出去可以赚取中间差价,还有线下返利,就比较心动。”
今年2月,曾轲先试探性地通过借贷宝借出2000元,“放2000元左右,一天就可以赚100-400元,而且每次都能很快把钱收回来。”
试了几周后,尝到甜头的曾轲开始考虑大规模地投钱放贷,“一开始是找父母要了8万元左右,投进去;后来又向周围的朋友宣传,让他们投资,凑了15万元左右。”
在家人和朋友的“资助”下,从2016年2月开始,曾轲陆陆续续通过借贷宝向外放款。
此外,他还通过借贷宝借入了17万元,一并投入到放款里。“借入利息低,但借出去给别人利息高,就能赚差价,赚到的利息再投进去。”
曾轲说,当时自己以为这是没有本钱的买卖,在短短3个月里,加上陆续赚取的利息7万元,曾轲先后共计借出47万元的贷款。
可他还没有高兴太久,就遭遇借贷宝的一波“逾期潮”,“5月中旬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逾期,5月18号可以说是一个开始,我当时借出去47万多元,(到期后)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曾轲说,在借贷宝中很容易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很多人都是借上家的钱给下家,一旦中间有人借了一大笔钱卷款跑了,上家就都会受牵连。5月份就有一个人卷了1000多万元消失了。”
曾轲也是主次被牵连的上家之一,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他借入的钱却一直在叠加利息,“钱收不回来,就没法还借的钱,就逾期了,原来借入17万元,现在加上逾期管理费,变成了23万元。”
本以为等债务人手头缓缓就能收回自己的钱,但让曾轲没想到的是,从5月至今,除了几笔熟人的小额款项,他还有近47万元贷款收不回来。
而在曾轲所在的借贷宝一个社交群里,深陷债务危机的大学生并非他一人。
在湖北一所师范学院就读大三的陈毅斌以前在借贷宝里是曾轲的“上家”,“初期我的钱都是借给中介(指在网贷平台中借钱后再放贷的中间人),像他(曾轲)就是一个中介,低息借我的钱,加利息再借给别人。”
陈毅斌自称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2015年10月开始接触借贷宝,起初并不敢轻易投入,“一直在观望”。直到2016年3月,他才在借贷宝上放出了第一笔贷款。
“一开始借出都是借给中介,1000块钱借出7天就能赚80元利息。”尝到甜头后,陈毅斌开始大量投钱,“我自己有3万元左右,其他都是找朋友和其他网贷平台借的。”
陈毅斌找朋友借了近10万元,又在“趣分期”、“名校贷”等平台借了11.9万元,陆续投入网贷平台放贷,加上之前赚取的利息,前后一共借出27万元。
然而他还没有等到安心坐享利息的一天,就撞上了借贷宝5月中旬的“逾期潮”,“之后几乎就一分钱都收不回来了。”
和曾轲一样,陈毅斌借来的钱因逾期而逐天增长逾期费,“原来借了11.9万元,现在加上利息、逾期管理费等变成了17.4万元。”
“10月1号另外一笔网贷到期了,借朋友的钱6号也要还,都还不起。”陈毅斌说,虽然现在他还在学校,“但撑不住了,从5月底到现在,天天神经都是绷紧的,估计马上也要退学了。”
虚拟的“熟人圈”
在加入借贷宝初期,让曾轲和陈毅斌放心的,正是借贷宝所宣传的“借给熟人”。
然而当他们真正投入进去后,发现所谓的“熟人圈”,不过大多是网络上陌生的网友。然而,由于被高额利息吸引,其借款的脚步已经停不下了。
据借贷宝官网介绍,借贷宝是知名私募九鼎旗下的p2p平台,上线于2015年6月,其运营主体是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借贷宝主打“熟人借贷”,宣传“利用熟人之间的天然关系,极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对恶意欠债者的天然约束与高效催收。”借贷宝App的打开页面上也写着:“直投熟人更高明。”
澎湃新闻记者用手机注册了一个借贷宝账号,登录后,平台会自动匹配通讯录中正在使用借贷宝的“宝友”,同时也会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并提醒“关注即可增加投资机会”。然而,其推荐的用户中,不少并非记者所认识的人。
据曾轲介绍,借钱时,为了避免熟人尴尬,出借人能看到借钱人的信息,而借钱人并不知道债主的身份,即借贷宝首创的“单向匿名借贷模式”。对于借贷双方,平台默认是“熟人”,因而平台不会审核借款项目并评估风险。
一名债务人建的群。
但曾轲很快发现,债务人借钱往往都是通过QQ群来联系债主,而债主发“借钱标的”也都是在QQ群,这些临时组建的QQ群,“谁都不认识谁,但都可以借到钱。”
“自己真正的熟人,很少有需要借钱的,如果想玩大,就要扩展人脉。”曾轲说,为了找到愿意高息借贷的人,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加一些急需用钱、年龄不一、工作不同的“宝友”,“如果希望多接触‘宝友’,淘宝30块钱就能买到1000个‘宝友’。”
让曾轲更气愤的是,在他加入借贷宝初期,推广人员曾告诉他,借贷宝有很完善的催收机制:逾期后会进行电话催收,46天后启动地面催收,76天后可以起诉。“推广人说,我们可以放心借钱出去,肯定能收回来的。”
然而当“逾期潮”出现后,曾轲多次查看“借贷宝”催收记录,显示的都是:催收员已多次拨打债务人电话,电话一直占线。
“借贷宝根本没有地面催收,他们也不知道(债务人)地址,只是打电话,打不通就算了。”在曾轲显示的截图中,可以看到,一名郭姓债务人向曾轲借了162944元,逾期126天,而催收进展显示:债务人电话已停机。
对于“借贷宝”宣传的逾期率不超过0.1%,曾轲再一次感到愤怒,“不要说0.1%,感觉50%都有,我现在的宝友有700多人,其中有500多人‘死了’(逾期失联)。”
曾轲认为,逾期后消失的债务人可能大多都是因为借贷宝高额的逾期管理费,“简直是巨款。”据他介绍,借贷宝的基础逾期费为本金加利息的千分之一,但逾期16天,特别逾期管理费(由借贷宝收取)就要收20%,而逾期76天,管理费高达30%。
“像姓郭的借了我16万元多,现在不算利息,单单是逾期管理费就要5万多了。”而曾轲借入的17万元,也是因为逾期管理费涨到了23万元,“有的人看到这么高的逾期管理费,干脆连本带利都不还了。”
对此,借贷宝曾发布微博解释称,第三方催收机构的收费标准为欠款总额的5%到40%不等,借贷宝本身在管理费中没有实质盈利。
此外,曾轲说,为了方便投资和借钱,债务人往往会建一个“债主群”,“有时他会在群里‘放标’,就是一些利息高、时间短的单子,群里准备投资的人就会‘秒标’。”
“之前群里有人放出了50万元的单子,不到一分钟就被人‘秒’走了。”曾轲告诉澎湃新闻,一些“好标”债主都抢着往外“投资”,连聊天分辨的时间都没有。
在曾轲众多的QQ群里,有一个是郭姓债务人建的,“群里有75个人,差不多都借钱给他了,现在他失踪了,大家都拿不回一分钱。”
尴尬的债主
10月11日,就曾轲和陈毅斌所介绍的情况,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借贷宝客服,对于逾期4个多月仍没有启动地面催收,客服人员解释称:启动地面催收前置工作比较多,需要收集齐债务人的相关信息,才能进行地面催收。
“如果客户(债权人)能搜集到债务人地址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给我们。”客服表示,用户在使用借贷宝时,只需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涉及金钱转出时,则要绑定银行卡,对用户的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并没有收集。
对于提起诉讼,客服人员说,债权人可通过客户端提起委托诉讼,将债权转移到人人催科技有限公司(人人行科技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由人人催来对债务人提起诉讼,“但2016年3月15日之后的交易,需要债权人先行垫付诉讼费,事后由败诉方来承担诉讼费。”
目前是否有正在进行的诉讼?客服人员回答称:“有,相信很快就有案例提供给客户。”而是否有诉讼成功的案例?客服人员称“不清楚”。
听到客服的回答,曾轲比较绝望,“一打电话就是让我们提供信息,可是我这边知道的只有电话和QQ号,对借钱的人也不了解,让我去搜集资料,根本没可能,而他们搜不到信息,就放在那里不管了。”
一环扣一环,借出的钱收不回,曾轲和陈毅斌在借贷宝平台借来的债务也逐渐逾期了,“我们还经常接到‘人人催’打来的催收电话,让我们尽快把钱还清。”
“我们也不能走委托诉讼,如果付了诉讼费,借贷宝就会直接划到还款里。”现在的曾轲等人,既要“隐身”防止被催收债务,又要催收其他债务人,往往电话打过去,客服人员一查信息,原本企图催收的目的就会变成被催收。
退学后的曾轲,每天都会打开手机上的借贷宝App,但一个月来,借出去的钱依然没有回来一分,“眼看着逾期费越来越高”。
“家里近几年开店生意惨谈,父母知道我退学也没有办法,他们也拿不出钱来帮我偿还。”曾轲告诉澎湃新闻,他现在在一家工厂打工,然而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仅够自己生活,根本无法偿还高额债务。
事发至今,陈毅斌都没敢告诉父母,“家里都是农村的,年收入才一两万元,他们知道了也无能为力。”
在采访过程中,两个大学生多次提到“撑不下去了”“有时真的想自杀”。
“无本万利”的借出协议
对于曾轲和陈毅斌两人的处境,10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咨询了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潘书鸿,他表示,当事人通过借贷宝把钱借出去,和借贷宝也存在一些协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如果合同里对催款有特别的约定,而借贷宝不履行合同或者履约不完整,则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可以起诉借贷宝。”
但曾柯说,无论是债务人还是债权人,都不曾和借贷宝签署过书面合同,只是在借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会有一份《借出协议》,然而其中并没有标明如果债务人逾期不归还、借贷宝承认何种责任。
10月17日,记者将这份协议发给了律师潘书鸿,他翻阅后表示:“协议的主要问题在于,借贷宝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干了金融机构的活,并且滥用权力。”他具体分析如下:
一、协议名称为借出协议,给老百姓一种误导,认为是简单的借款合同,实际上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并非借款合同,而是“人人行”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的第三方服务。“人人行”仅充当中间人、介绍人的角色。
二、对借款用途没有约定,民间借贷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人人行”的角色却与银行存在相似之处。但银行作为法定金融机构,要求和保障都是不一样的。
三、“人人行”作为居间人,却在条款中表示:借款人如不能如期还款,出借人有权将本协议项下的权利义务转让给人人行。但借款人和出借人的纠纷应自行解决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人人行”只能充当证明人。
潘书鸿说:“借出协议几乎没有对‘人人行’责任的规定,可以说是‘无本万利’。”
此外,他表示,民间借贷多指借给特定的人,如朋友、邻居等,如果不是借给特定的人,借贷宝还有可能存在非法破坏金融秩序的嫌疑。
对此,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曾规定,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
根据最高法民间借贷的规定,年利率低于24%属于司法保护区,而借贷宝平台上明确规定,最高利率年化不能超过24%。但据曾柯介绍,不少借贷利息超过这一范畴。
“在平台上设定的利率还是24%,多出来的部分,比如6%,就会协商好在线下返钱,用支付宝把多出来的利益转给债主。”正是这种可以随意设置,又没有监管的“高利率”,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投资”。
走法律途径存在举证难
对于两位学生除了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外,还有什么办法追回欠款的问题,10月19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山东泉舜律师事务所刑辨部主任刘卫国和盈科石家庄分所翟立业律师。
刘卫国表示,在通过第三方平台借钱的情况下,债权人报案诈骗,警方立案的概率不高。但他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直接起诉债务人,起诉的流程大概是:收集网上交易记录、转账记录,并作为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本案中,举证债务人信息恐怕很难,法院逐一送达也有一定难度。
“追究借贷宝的责任也是可以的。”刘卫国说,“正常情况下,金融中介应该对债务人的身份信息、资金用途有审核义务。”
翟立业律师则表示,能否起诉诈骗需要考虑这样两个因素:第一,借款人是否存在虚构借款用途的情况;第二,借款人是否采用明显不合理高息诱导出借人出借资金。另外,通过“借贷宝”这类平台完成借贷行为的,债权人可以依据借贷合同直接起诉债务人。
翟立业表示,在现有的模式下,通过平台形成的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与平台之间多形成的是居间关系。此种情况下,依据《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五条规定,如果平台方存在虚构借款人信息或者对于借款人借款用途审核存在重大过失的情况,债权人可以起诉借贷宝之类的平台主张赔偿损失。
在“逾期潮”后,曾轲和陈毅斌加入了一些“催款群”,在这些群里,他们发现,和他们同样放贷如今却深陷债务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教育部和学校“亡羊补牢”
2016年5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蚂蚁金服商学院、清研智库三方曾联合发布《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受访大学生的防骗能力平均得分仅69分,48%受访大学生无法识破校园贷诈骗陷阱,23%的受访大学生相信存在无风险且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容易被高利息诱骗。
10月11日,教育学者熊丙奇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指导是一方面,核心还是要规范好借贷平台。”他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非法机构野蛮生长,为大学生投资理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9月26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排查,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中的发展情况,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同时,高校要将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10月18日,曾轲所在的贵阳一所高职院校的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尚不知道校内有学生陷入高额债务中,“退学的情况我们这边也不全部清楚,要问他所在的学院。”
他表示,现在学校也非常重视校园贷款的问题,对在校内宣传的借贷平台,都会进行检查,防止不正规平台欺骗学生,“我们也会发通知到各个班的班群里,让学生们谨慎投资。”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