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阳衰,似乎一直是中国体坛长期来的热点话题,而如今大学里的这个现象竟然也是越来越多……其内在的原因在哪里?
这篇文章试图用数据、社会趋势及国内外对比来思考为何“巾帼不让须眉”这个问题,值得一读。
大学阴盛阳衰现象越演越烈
谁说女子不如男?作为一位从小在女生的阴影成长下的男生,我对此深有体会。
从踏入小学开始,男生似乎就成了弱势群体。班干部大多是女生,成绩好深受老师喜爱的“模范学生”也大部分是女生。
“有纪律爱学习有礼貌”这是对她们的赞扬,而男生的关键词往往是“调皮捣蛋”。
到了高中,男女生在成绩上的差距更为明显,每次考试,前十名总有六七个女生,高中里面的“名校班”“实验班”里女生也占一半以上,文科如此,理科也是如此。
当我步履蹒跚,跨过高考,迈向大学的校门时,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女生的阴影,却不曾料到再度回到被女生支配的恐惧中。
大学校园,阴盛阳衰之风,愈发兴盛,很多高校俨然成了女儿国。抛开师范、外语这类传统的阴盛阳衰院校,在经济、会计、管理、语言等学院则完全是女生的天下。
我所在的金融班班上一共有41人,其中只有5名是男生,会计班上差不多也只有四五个男生。
而以往以男生为主导的理工大学里,也渐渐有了女生的半壁江山。我就读于一所理工院校,理想中的理工院校应该是“两对情侣一对基”,现实的情况是“两对情侣一条狗”,作为单身狗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看看数据,更能直观感受女生对于大学的统治力
放眼全国高校,也尽是阴盛阳衰之势。今年开学季,不少媒体就报道过高校内阴盛阳衰的现象。
新浪河南报道:河南高校女生人数连续6年超男生;
人民网报道:长沙高校女生持续增多,部分学校男女生3:7。
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2013年普通本专科生女生为888119人,占51.94%,比男生多66357人,而在2005年,广东高校男生还比女生多7万。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整理了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教育部关于全国各级各类男女生数量及比例的资料并制作成图表,从表中可以看到:
从普通高中到博士、研究生,各个学段女生比例都整体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大学本专科及硕士生。
前者女生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45.6%增长为2014年的52.12%;后者从44.15%增长为52.12%。
而与此对应的则是另一组尴尬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这就意味着在人口基数大幅度落后的情况下,女生在教育上实现了全面的反超。阴盛阳衰,名副其实。
阴盛阳衰不仅体现在量上,质上更是如此。
近日,一项针对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女汉子”压倒“须眉男”,女性状元比例攀升至52.65%,男状元跌至47.35%。而且男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了2014-15年已经滑落到仅40%左右的水平。
即使到了大学,女生继续保持对男生的超越,女学霸依旧风姿飒爽,男学渣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无论是班级评优、还是三好学生、奖学金几乎都被女生所垄断,我所在的班级里得奖学金的从来都是女生,整个年级里男生拿奖学金的据我所知只有两个人。
导致的后果是得到考研推免名额以及考上研究生的也大多数是女生。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从2010-2012年,全国在校女硕士连续3年高于男硕士,女硕士增幅达15%左右。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