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高考

高考语文作文吸睛“秘笈” 我们都知道却不会用


时间:2016-08-04 08:34:35   编辑:淮安教育网

话题: 高中语文

初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有些好奇,从十年前刚开始写作,老师就不断的提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这八个字,但却从来没有明确的告诉同学们要怎样做到这八字箴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要求有多么重要,以及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的作文能够体现出这两点,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

考点说明:

“中心明确”与“内容充实”,是对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作文”和“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灵魂方得精彩,而“中心”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很多同学写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就是没有做到中心明确。所以“中心明确”就是要求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楚明白而集中的主题思想。表现什么、主张什么,必须是明确的而且要贯穿文章的始终。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只有内容充实,有血有肉,中心才能得以凸显。“内容充实”简单地说就是要言之有物,用有较高质量的材料充分、有力地表现主题。

考点分析:

一、命题者以生活性和思辨性保障作文内容的充实。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命题来看,每个题目都紧扣社会紧扣生活,如今年新课标卷要求针对女儿举报老爸开车打电话的新闻材料写一封信,反映出命题者对于时事的关注和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的命题思路。再如山东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更是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和启迪。另如上海高考作文:坚硬与柔软造就和谐自我,则是要求考生由此联想到对生活和社会的哲理性思考。

二、命题者以提高立意难度要求中心明确。

从以上对于2015年高考作文的举例可以看出,高考作文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思维空间,而且材料作文“遍地开花”的趋势还将继续,就意味着同学们必须要自己提炼中心,并紧紧围绕着中心行文,这就提高了立意的难度。

考点突破:

一、怎样做到“中心明确”

1.意在笔先,不忘初心。动笔之前先确立中心。高考作文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常常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弱水三千,只取瓢饮”,只选择某一个角度立意。“不忘初心”的意思就是,我们在确定一个角度来立意之后,要让自己的作文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所有分论点的设计都要紧扣这一思想,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围绕着立意角度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通过文章告诉别人什么?并从始至终紧紧围绕这点行文。“意在笔先”就是为了能保障这个中心不被中途替换,最好把文章的结构框架列出来。

2.处处志之,重复点题。《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怕以后找不到路,从桃花源出来时“处处志之”。考生可以学习他的做法,在文中处处设立标志,让题目或中心论点在文章中不断出现,尤其是每段的开头要点到中心。这样不但可以强化评卷教师的心理感受,还可以提醒自己避免行文过程中偏离题意。

记叙类文章,要善于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精当的议论和抒情,以此点出事件的意义,或者干脆在开头先交代一段感悟文字,然后引出主体事件。议论类文章,要将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旗帜鲜明地摆出来。

二、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文章内容的充实归根结底就是要文章材料充实。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材料充实呢?对生活的关注,阅读的广泛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对于很多高三的同学们来说,这种积累已经为时晚矣,那么只能尽力去调动已有的素材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挖掘课本。高中有五本必修教材和大量的选修教材,这些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而且大都根据一定体例编排成单元,比如“月是故乡明”是一组有关乡思的文章,更便于考生积累材料。另外还有大量的练习题、读本等也可以帮助考生积累材料。

对材料的占有当然多多益善,但是在选择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原则:准确、典型、新颖。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所选材料要和中心紧密相关,能准确无误地表现主题。如果材料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甚至无关,就会导致中心、材料两张皮,阅卷教师看了自然会感到空洞无物。

(2)典型性。典型材料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材料就是同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资料。这样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而也就具备巨大的说服力,运用此类材料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3)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材料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这类材料可能是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也可以是带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旧材料。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素材运用、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围绕这句八字箴言的基本要求之上灵活变通,写出自己的精彩!

(文章由海风教育—周云娇老师整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史上第一家微信公开课平台,在线收听免费公开课,敬请关注“海风公开课”公众号(微信号:hf_gongkaike)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