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调剂”栏。这里的“服从调剂”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问你是否同意调剂到同批次的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你被某所大学调档了,但未被志愿专业录取,问你是否同意调剂到其他专业学习。
加入选择“服从调剂”,好处是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但同时,则极可能被调剂录取到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的专业或院校。如果填写“不服从”,相关院校则只按你的志愿卡行事,要么不折不扣地满足你,要么将你做退档处理。
设置该栏的初衷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由于受考分、信息、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的制约,总有很多考生不能把志愿报得恰如其分,“服从调剂”则有利于降低不应出现的落选几率,对竞争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选择“服从调剂”,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的录取机率还高。问题是:拒绝调剂有可能搭不上“车”,服从调剂虽便于上“车”,但不是车况不理想,就是车子的行进方向与自己原本的目标南辕北辙。于是,这个小小的选项总是让考生们颇费踌躇。
│ 完美主义者最好『不服』
机会背后都藏着危机,“服从调剂”后面也隐藏着两条路——或者被机会青睐,这几乎需要中六合彩的运气;或者收获危机,其几率很大。
首先,不要光想着服从调剂只对考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其实,对高校录取生源也增加了机会。于我们,所谓机会,只是一些相对第一志愿低一两个档次的专业或者学校;而对于高校,这是把冷门专业的生源空缺填满的绝佳机会。假如说高考是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眉来眼去,那么,在这个暧昧的游戏中,填上“服从调剂”,便基本预示着你失去的将比得到的多。
另外,“服从调剂”送来的很可能是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结果:被调剂到一个你根本不喜欢的弱势专业,或者不值一提的院校。近年来中国高校们的分分合合使录取形势十分复杂,水很深,有许多局外人绝对摸不到的地方,贸然服从调剂,等同于将命运交给毫不相干的人摆布!比如,现在有不少名字很像综合大学的高校,其实是通过合并农林、师范或专科院校而来的,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吉大等名头很响的大学前几年都曾合并过不咋地的院校,新增的一些学科专业通常招生困难,他们会把你往高处调剂吗?据说,不少院校的教育学、历史学、农林类等冷门专业,都有大把大把的“调剂生”,这些同学入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转专业,但专业哪是说转就转的?
院校调剂更是揪心。大家想想,生源缺额到需要调剂的院校,一般会是什么档次的院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读大学,学费要自筹(还很高),工作要自己找(还很难),不认真挑拣,把钱和分用到刀刃上,不行啊!所以,对于有完美主义倾向、不愿迁就或者高考目标不可动摇的考生,在目前形势下,拒绝也是一种选择——为了防止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和院校,应选择不服从调剂。
│ 『服』与『不服』各有利弊
有位北京考生,非常想学医,尤其喜欢外科,且不愿意到外省读大学。以该生的成绩,排除外地医学院校后,所选择的余地并不大。权衡之下,他认为自己考取北大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的希望都很渺茫,于是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将“中西医结合”作为第一专业志愿,这是一个本硕连读的专业,竞争比较激烈。志愿、专业依次填好后,在“是否服从调剂”问题上,他尊重了家长、老师的建议,画上了“√”。
分数出来后(当时北京还是估分填志愿),他的成绩不太理想。眼瞧着各校第一批录取都快结束了,他还没有被录取的消息,全家人急得上火。大概是当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他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处打来的的电话,问其是否同意调剂到该校的针灸推拿五年制专业。原本该生有些犹豫,说要与家人商量。家人认为应该先上学再说,以后再学第二专业,总比没学上好啊。就这样,他服从了调剂,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该生的成绩仅仅高出学校最低录取分数10分,与其填报的第一专业“中西医结合”的录取分数差距甚大,如果不是当初画的那个“√”,他很可能在一批次落选。因为是在校内调剂,最终没有离开“医”字,与该生的志愿大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这个结果还算理想。
要特别提醒的是,所谓“服从院校调剂”,其调剂范围指的是除去考生所填的几所院校以外的其他院校,而不是考生填报的那些院校。而且,不是所有的批次都有院校调剂。
大家都知道,凡是动用调剂的学校,都是志愿报不满的院校,大致有这么两种情况:一是特别好的学校,大家不敢报;二是综合实力、社会知名度比较差或者边远地区的院校,也有一些农林、地矿、石油、师范等院校。“因为学校太好,没人敢报”是千年等一回,第二种情况才是每年招生录取的常态,所以建议考生慎重填涂“服从院校调剂”。如果选择“服从”,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偏、冷院校或专业;如果选择“不服从”,就有可能即使上了各批次线,但结果还是落选。如果你做好了思想准备,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都愿意上,则可以考虑服从。
是否服从调剂、服从哪种调剂——因人而异,对甲有利,对乙则弊,各有道理,永无统一答案,关键是看考生的具体状况如。总的来说,我的观点是:高分考生不要轻易选择“服从调剂”,建议你填报志愿时把学校档次选低一点,把专业选高一点。这样,录取几率也比较高,比把命运拱手交出去要好很多。对一、二本线临界考生,因为分数竞争力不是很强,你在专业上就不要再抱苛求,因为“能上、不能上”是你此时的最大问题,“理想、不理想”则退居次席了,所以应该服从调剂,有学上是最大的胜利,不掉进下一个批次是必须确保的目标。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我们必须积极改变思维中那些绝对化的认识,比如,“专业”绝非你想象的那样绝对,因为知识是相互融通的,大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而且,专业的选择并非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一次选择不理想,也不见得会导致职业和人生的失败。对某一专业暂时不喜欢,也不意味着永远不喜欢,更不等同于没有能力把它学好。国内外的许多成功人士,所从事的职业都不对应大学所学的专业。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专业选择,而是在于学到了各类职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于善于活用知识。
│ 中等生、二批次,不妨『有限妥协』
根据以往经验,不服从调剂的多是成绩优秀的考生:他们对自己的考分有信心,同时也更希望被心仪的学校或理想的专业录取。然而实践表明,不少考生因此而落榜。如果“服从调剂”,就会增加被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不要过于担心专业不如意怎么办,如今的中国社会早已淡化了狭隘的专业观念:微软的技术性岗位有不少文科生,央视、新华社、南方报业集团等传媒大亨的采编中心里也活跃着许多理工科背景的大学生;而且,目前不少高校都提供转专业或者修双学位的机会,因调剂而进入不理想专业的考生在大学里都有“调头”“转向”的机遇;再说,高中毕业时选的这个专业,一定是你矢志不移、符合自身潜力最大化的方向吗?所以说,既然中国高考存在着太多偶然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我们就得用足、用好政策,为自己尽量多加保险绳。尤其是中等生,或者二本批次的志愿选择,自己的考分本无竞争优势,可进可退的腾挪空间非常有限,建议其应当审时度势做出有下限、有底线的妥协——最起码,应当服从专业调剂。
前文已经讲到服从调剂分为“院校服从”“专业服从”两层意思,但绝大多数院校都不会录取对自己没有专业意向的考生,所以最关键的还是专业服从。当考生的电子档案投到某所学校后,学校会根据考生的分数按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确定专业。如果考生分数达到了该校最低录取线,但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学校就会根据分数把服从调剂的考生录取到还有计划的其他专业。这样,考生虽然没能进入志愿专业,但能够进入志愿院校。依据我的经验,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就会被随意录取到与自己兴趣和专业倾向毫不沾边的专业——很多学校在专业调剂时都会很慎重,尽量选择与考生专业倾向比较接近的专业进行调剂。如,南京理工大学在处理专业服从调剂时,首先会看考生报考的专业大类里是否还有某些专业有剩余计划,如果有,学校会选择这些专业进行调剂。如果没有,学校会逐个打电话给考生,征求考生是否想上别的专业:愿则录,不愿则将其退档。
每年都有很多涉及服从调剂的事例发生,有人凭其跃上龙门,也有人因此名落孙山。
某考生很喜欢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将此作为了第一院校志愿、第一专业志愿,并同意“专业服从调剂”。录取结果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收到了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忧的是因为分数不高而被调剂到了自己没什么兴趣的教育学专业。不过,她很快就从网站上了解到南师大有比较人性化的转专业制度,辅修二专业等制度也很健全,所以她很快就坦然接受了这一结果。
某考生的理想是南京大学,高考成绩高出省一本控制线90多分,所以更加坚定了冲击南大的决心。分析南大的录取分数时发现,南大最近3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出本科一批控制线90~100分,该生报考南大虽有一定风险,但也有一定希望,所以他选择了南大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等专业作为志愿。为了增加被南大录取的几率,他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同时,为了避免因落选南大而掉进本科二批,在本科一批中他还选择服从院校调剂。结果是:他虽然最终因分数不够与南大失之交臂,但由于“服从院校调剂”,最终被调剂到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这个个案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冲击名牌大学,但把握不大时,为了加大在某批次的录取几率,而不至于降级到下一批次,最好在专业服从调剂的同时,还要选择院校调剂。
一旦决定同意调剂,在填写志愿卡时应注意三点:首先,要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如果此栏空着不填,院校招办均以“不服从”对待;其次,要具体表态,一些院校希望考生写明服从哪些专业,你可按自己的意向顺序多写几个具体专业;最后是范围表态,写清服从哪一类院校或除某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以免与自己的想法差距过大。
本文来源:小道干货(ID: xiaodaoganhuo)
守望民间但是反对民粹主义 │ 恪守独立而且力避趋时奉势 │ 强调专业必须拒绝自以为是 │ 敬畏常识尤其警惕以偏概全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