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高考

三百分包上军校?『二招办』开启坑爹模式


时间:2016-07-22 08:21:22   编辑:淮安教育网

这些年,每到高招录取季节,都会有一些招生骗子利用考生、家长的心理盲点设计形形色色的骗局。最常见的伎俩是,或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交钱就能上学”,或自称有显赫的社会关系网,可以帮助因为成绩不佳正焦头烂额的考生操作“自主招生指标”“保送生名额”,等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伸手要钱。

虽然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但因为他们利用了家长迫切想让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能有一个好归宿的心理,再加上考生和家长轻信、信息不灵等因素,屡屡有人上当受骗就不足为怪了。

又到招生季,大家该怎么防范招生骗子呢?

│ 招生骗子的典型脸谱

◆四处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自吹自擂,是所有招生骗子必用的一招,他们编造与某某领导的特殊关系,暗示自己手眼通天,在教育主管机构、招生部门神通广大,或者干脆自称是招办工作人员。这些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通晓高校招生政策,异常热情地“帮”别人出谋划策,积极往自己身上揽事儿,声称自己有“成功帮多少多少学生运作”的先例;有时不仅是自我吹嘘,还有团伙成员之间相互吹嘘。

◆外表、言行很像“正派人”。这些人衣着讲究,举止稳重,言谈文雅,给人的是“一点儿不像骗子”“身份显赫,不可能为一点儿小钱骗人”的假象。殊不知,有哪个骗子会在自己脑门上刻下“招牌”呢?

◆借用传销手法。有些招生骗子以高额提成为诱惑,通过发展下线(招生代理)的方式,不仅将“网”越撒越大,还能充分利用人们易于相信熟人的心理特点,像传销一样,通过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关系的层层推进使考生或家长丧失警惕,跌入陷阱。

◆吸纳教育界人士参与。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员工总是容易获得考生、家长的信赖与尊重,于是这些人员也被网罗进来,比如,有的中间牵线人就是高中的校长、老师,有的是高校远程教育方面的老师,还有的是地方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职业身份招揽生源,更易获得考生、家长的信任。

◆承诺“办不成退款”。招生骗子摸准了考生、家长的心理底线,专门为他们制作了定心丸——承诺“办不成退款”。为使家长相信,有人还专门印制了包含此条款内容的“协议书”,与考生或家长“郑重签约”。事实上,很多家长虽然花了不少钱没办成事情,但他们因为再也联系不上骗子了,最终只能吃个哑巴亏。

就算有的家长知道骗子的去向,也很难讨回公道,因为他们之间从事的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交易。比如,有的招生掮客说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保你上大学,但最终钱花了事情没办成,就算你告到法庭上,他也会说,我去帮你活动了呀,只是你分数太低,我也无能为力!一句话,就把你给打发了。

更可笑的是,有些招生掮客确实在高校、省级招办有关系,虽然不能做到“拿钱就能上大学”,而且也不会把从考生家长手上拿到的“活动费”花出去,但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录取信息,于是就有了敛财的新花招:在高校正式公布录取结果之前,他们通过“内线”可提前十几个小时知悉某请托帮忙的考生到底是否被录取,于是马上给其打电话,对被录取者说:“本来你的分数是不行的,我做了什么什么工作,你才……”言下之意是我拿了你的钱也给你出了大力;对落榜者则说:“我做了多少多少努力,可是你的分数实在是……”其用意在于告诉考生和家长:事情虽然没有办成,可是责任全在你分数太不争气,而且钱已经花了不少。等到第二天招办正式向社会公布录取结果,和他说的全然不差,于是家长、考生都会相信人家确实有关系、也确实去活动了,要不怎么能提前了解得如此清楚?无论结局是录取还是落榜,家长送出去的钱财都一去再也不回头了。这类骗局,时常发生在那些处于“上榜与落榜边缘”的踩线生身上。

◆假戏“真”做。主要是私刻大学公章、招办公章及校长个人印章,伪造“点录单”“延期报到通知”等蒙蔽考生、家长,使他们深信不疑。甚至,有些招生诈骗团伙成员还装模作样带学生去体检、安排学生去学校面试、报到(家长被留在校门外等候,考生被领到校园里胡乱转悠半天),把假戏演得跟真的一样。

◆让受害人“失声”。招生骗子以“办这种事是暗箱操作,见光就死”为由,吓唬考生、家长,以防他们去有关部门打听、核实。

│ 招生骗局的招牌式手段

◆花钱就能搞到“计划外指标”。招生骗子虚构关系和“故事”,自称手中有“内部名额”或“点招”名额,高价叫卖,只要学生交上一定费用,就能保证录取,可供选择的院校还很多。这些学校均“明码标价”,从3万到20万元不等。

◆收取“定向费”。国家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艰苦地区、行业和军工等高层次人才需求问题,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签订就业协议,经批准列入当年的招生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由于定向招生可以在学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录取,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向考生、家长吹嘘自己有关系,可以拿到定向招生名额,条件是收取上万元的“定向费”。

◆花钱能够“保送”。实际情况是,等你交完钱,就等着鸡飞蛋打吧。

◆花钱可以读国外大学。每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中介公司声称与国外合作,推出各种留学项目,并强调费用低廉、就业容易、打工自给、深造容易、轻松毕业等。然而,等你花重金办理好留学手续,得到的结果往往与承诺大相径庭:

一是以“研究生进修班、研修班”偷换概念。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举办各种名目的研究生进修班、研修班,以非学历培训的形式出现,可以不需教育部门批准,但如果开设境外课程就需要审定。有的进修班前一阶段在国内读,后一段时间到国外,拿国外的文凭。其中,有的是国外学校不了解实际情况,因为信任国内的学校就颁发了文凭。但也有的属于中外学校串通,有意蒙骗中国学生。不论怎样,你最终拿到的毕业文凭、学位证书都很可能不被国内教育主管机构认可。

二是“野鸡大学”繁多。某些中外合作办学属于低层次的,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不般配。比如,北京某著名大学和美国斯坦莫大学合作办学。虽然斯坦莫听起来和斯坦福差不多,但实际上在美国是二流大学。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大学合作的一些国外大学本身就是“野鸡大学”。这里所说的“野鸡大学”还不完全是钱钟书笔下那根本不存在的“克来登大学”,而是指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专业认证机构认可的学校。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威夷、蒙大拿被美国认证专家称为最容易出“野鸡大学”的3个州。在这里,随便上个“野鸡大学”就能得到学位。对这样的学位,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也不予认可。

三是完全以商业机构注册的学校,颁发第三国文凭。瑞士的酒店管理学校很多,但只有一所是由政府认可的,其余都是私营公司。他们经常来华招生,但颁发的是美国或别的什么国家的文凭。一般来说,这些学校很难界定其合法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也不予认证。

◆独立学院李代桃僵。教育部门从未批准任何独立学院举办“专本连读”办学形式,独立学院也只能颁发独立学院毕业文凭,不能颁发学校本部文凭。招生中介通常以“专本连读”,毕业领取正规大学本科毕业证的宣传方式,招收低分考生,并收取高额费用。但事实是,这些学生入学后根本无法取得学籍。

◆伪造录取手续。有些人直接伪造录取审批手续和录取通知书,然后让学生交各种费用。学生入校时才发现被骗,此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

◆混淆概念,浑水摸鱼。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代培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当家长花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知道就读的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专、本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代培点或网络学院。比如西北某信息专修学院就曾打着西北大学的旗号招生,致使众多学生上当受骗。该学校实际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民办高校。又比如,孙某向应届高考学生王某的家长声称,只需交纳2.6万元报名费和8万元手续费,就可以帮王某弄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统招名额。然而,当王某拿着通知书去学校报到时才注意到,通知书上多了一行字“地方代培”,原来王某多花了8万元获得的“统招”名额,其实是只要交2.6万元就人人都能上的“代培”。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代培等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入学门槛较低,在教育形式、文凭发放、毕业待遇等诸多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大不一样。

◆民校招生骗局多。一些名气较小的民办学校,为了达到招生目的,往往使用各种手段与名校搭上一点关系,以提高自己的“魅力”。这些学校或把一般老师吹嘘成“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夸大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或故意隐瞒获取文凭的条件,或对学生取得文凭和就业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而实际上,有的学校根本未取得办学许可甚至根本不具备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校舍是租来的,老师是临时聘请的,有的甚至因为实际招生人数太少难以开课,开学不久就宣布停课。西安一所民办专修学校在招生中就借用了一所与其毫无关系的名校校门做背景,夸大其词进行宣传,最后受到查处。

◆代理招生“猫腻”多。为了抢夺生源,一些民办学校采取高额回扣“提成招生”,将招生权代理给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人为了多拿提成,往往对学校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夸大宣传,诱使考生上当。针对这些现象,教育主管部门提醒考生和家长:如果想选择民办院校,一定要向教育部门充分了解意向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和教学质量,不要轻信招生广告和招生章程,更不要相信招生中介。

◆巧言编织“军校梦”。周某和两个同伙分工协作,宣称他们认识某军校校长,只要交纳十几万元的“活动费”就能弄到上军校的名额,并伪造该校的招生文件、录取通知书和学费交费单,先收取部分活动费,然后向家长索要礼品费、招待费等。其中一个骗子还伪装成该校老师,在开学后给同学们组织军训。当军训结束、表演落幕,骗子们就溜之大吉了。

这类“军校诈骗案”是最常见的高招诈骗类型。由于军校有一定的特殊性、保密性,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军校情况不是很了解,在骗子的极力渲染之下,他们很容易轻信一面之辞而上当受骗。招生骗子借以行骗的军校多是外地军校,使家长核实起来更有难度。

│ 见招拆招的安全读本

◆不存在“计划外指标”。在高校招生中,是不存在“计划外指标”的。为了应对招生中出现的“大小年”等问题,个别高校可能会有一些“预留名额”,但这些名额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在公平公开的原则下透明使用。尤其是推行“阳光高考”以来,高校招生工作由计算机按照分数和志愿对学生信息进行排序并逐一录取,人为因素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没有“点招”。所谓“点招”,是指高校在录取时向省级招办指名要求录取某一学生。“点招”是近年来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做法。为让尽可能多的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不因填报志愿失误而落榜,每年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都有调剂阶段,但不是“点招”。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调剂计划都有严密的操作规定,对因增加调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具体的严格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绝非花钱可以买来。没有经过省招办批准的招生是不被国家承认的,所发的毕业证书将来不能进行电子注册。

◆“定向”不可随意收费。教育部规定,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向就业招生政策,不准额外向考生收费。

◆“花钱保送”不靠谱。无论是高校招收保送生,还是进行自主招生,对录取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并且要进行公示,其严格程度甚至超过普通高招,决无花钱能读的可能。

◆“招生代理”非法。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是政府行为,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高校招生计划全部登录在招生部门编制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凡未经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招生。

◆关于军校。军校招生不是军队单方行为,而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部分,报考军校的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统一录取。考生及家长勿轻信他人,想通过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结果必然是“财学两空”。注意以下细节,就不难识假防骗:

一是识破收费骗局。军校招生不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有人扬言花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更多的钱就可以上军校,或借上军校须交纳“中介费、赞助费、学杂费”等名目要钱的,其中必定有诈。

二是勿信内部指标。假冒军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军队高级机关工作人员等身份,以“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军校扩招”为幌子,是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法。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

三是识别假冒文件。有些不法分子为骗取学生及家长信任,会拿出“军队高级机关文件”“录取函”“录取备忘录”“特招入伍批准书”“入学批准书”等材料。这是不法分子的障眼法,因为军队院校录取通知书均按规定通过邮局寄给考生。

四是注意招生时间。在全国高考招生工作中,军校录取早于普通高校。如果有人在普通高校录取工作结束后还在组织所谓的军校招生,请你将他扭送公安机关,必定能立一功。

五是查看招生场所。从2003年起,军校招生全部实行网上录取,由各省招办与有关院校通过网络完成录取工作。而不法分子组织的所谓军校招生,场地往往设在居民楼、招待所或商用写字楼,通常要在学生或家长交了钱款后,才被允许进入“招生场所”。

六是军校招生有严格的规定,对考生身体条件和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如果“招生军官”不在乎考生的身体状况和成绩,许诺只要家长肯交钱就能办成,一定要提防。可以向当地军区分管部门反映和查询,核实“招生军官”的真实身份。

◆识别盗版录取通知书。不法分子往往会拿出伪造的招生机构内部文件,如空白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函等假材料,骗取学生及家长信任。其实,教育部严格要求院校录取通知书要通过邮局寄达考生,不可能由私人转递,更不可能当场填发。录取开始后,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将在其权威网站发布消息,公布录取情况。考生还可以通过咨询电话查询录取去向。高校招生办也会给考生提供一定的信息,以确定是否被该高校录取。

本文来源:小道干货(ID: xiaodaoganhuo)

守望民间但是反对民粹主义 │ 恪守独立而且力避趋时奉势 │ 强调专业必须拒绝自以为是 │ 敬畏常识尤其警惕以偏概全

淮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