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算是对入驻搜狐平台自媒体24天的一个纪念。每日三篇,当初是随口发的一个愿,但坚持下来,只能说努力和尽力!大家给予我的回报令我感动,54万的阅读量,在此感谢在文字中与我交流的读者们!
作为一名为企业服务的咨询师和职业讲师,我颠沛于各地,飞人成为生活的常态。辗转在客户、机场、宾馆的日子,承受项目压力的间隙,每日三篇文章对我真实艰难。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我经常的错别字,因为可能等飞机的间隙一蹴而就的匆忙,笔尖的瑕疵每每令我有愧对感!见谅了!
为什么要执着于一个“诺”?
为“名”吗?毕竟是为最佳高考咨询师的盛名而来,而比赛环节文章是不可缺的。不是这样的。作为入行十年的企业人力资源咨询师,人力资源总监,高考咨询非我主业,名声对我无益。企业客户看重的是一个咨询师的从业背景、项目经验和行业口碑。
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一份对社会的回报。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很多陌生人曾经提携、帮助过我。我需要回报他们,用20年职业经历所沉淀的经验和理解回报给下一代新新职业人。
我的经验是什么?
大学毕业不久,仅仅一份不算太牛掰高校的毕业证书,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经受历练,是很多人的成全和帮助。这份经历让我感受到,社会人的成功,不是靠所谓985、211大学的文凭背书,不是靠所谓热的专业的门票,可能开始踏入职场,这些有些重要。但随后,需要的是在岗位中拼命的努力和学习。我反对以学校和专业,把学生划成三六九的;反对所谓冷热专业的大肆渲染,根本原因是因为我经历过从丑小鸭的蜕变,在社会的丛林法则中,内心自我成长的动机才是最根本的前行动力。
工作5年后,在竞争惨烈的人才招聘中,仅仅是自己在外企的成长经历、一份还算说得过去的工作履历,进入中国百强国有大型企业,没有所谓关系、所谓人脉,所谓黑幕,凭借的就是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是很多陌生人无私的帮助和成全。在大国企的平台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十年,可以算是阅人无数。很多名牌高校的牛人,我没有给他们OFFER,反而成全了很多二流院校不算热门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身上,有对职业深深的热爱,对工作的全力付出,对未来的清晰规划,还有极强的环境适应力和学习能力。有这些,不知道的,他们会很快学会,学精,学以致用。这就是企业看中的职业素质。所谓名校、名专业,都是虚名。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回报社会最大的功德,就是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理念,帮助他们建立生活和工作的原则,而最好的受众就是高中生。一张白纸,一切皆有可能。参加比赛,希望借助搜狐的平台,放大传递我对大学、专业、就业、职业的看法,也许是一种非主流的小众看法。写文章,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参与之初,我也短暂热衷过“标题党”,因为阅读量很低。原因很简单,信息多是一种负担。一个所谓理科和工科的文章,被N个人去表达。一篇中国最豪华大学的食堂,竟让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匪夷所思!而很多有质量的原创文章,几百的阅读量,很奇怪的现象。
困扰之后,我不再标题党了,也不去投其所好揣测读者的口味.做好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毕竟是写文章的初衷和努力,不能偏颇。没人看或者有人看,顺其自然!
高中生们,即将开始人生新的阶段,分享卢女士在北大讲座中的一段话作为各位选择大学、选择社会态度的借鉴:
我唯一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部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借这段话,张老师想表达一个观点,高考志愿是自己人生的选择,听从内心,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你所爱的专业,是冷还是热;无论你向往是学校,在排行榜上位置几何,无论喧嚣的舆论有多么危言耸听的引导和功利,这一切都不重要。分数也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当下你的一个现状。社会、职场,不是靠分数的高低来抉择,只要你有足够的努力,足够的坚持,足够的尝试,这个社会一定会给你回报。人生是马拉松,一切刚刚开始,好景还在后面,孩子们,努力向前走就行!
文章我依然会努力写。至于您看,或者不看,是读者各位的事情了!我心安!
以上我24天来笔耕的感受。记录下来,权当一个总结!
更为资讯,我的微信公众号:szzy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