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大学

“医学+”计划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时间:2017-01-15 04:54:50   编辑:淮安教育网

新闻网讯(通讯员曾德军)《武汉大学医学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近日发布,致力于实施医学“三名”工程(名师、名医、名科)建设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健康服务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医学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常务副校长冯友梅,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十多次到医学部各学院、附属医院、研究中心调研座谈,共同探讨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进一步凝聚人心,汇集智慧,科学协调规划与具体改革方案的衔接,将医学学科发展落在实处。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下,该规划是学校描绘医学学科未来发展蓝图的积极应对。”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中共中央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我校医学学科在优化学科整体布局和推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制定医学学科发展规划,不仅符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部分。

建设“世界一流医学学科”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定位。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校医学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5‰,生物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每年占学校获批总数的30%左右,ESI高被引论文达68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到22个,其中11个位居全国前十。同时,形成了一支拥有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国家杰出青年,7名“千人”、2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建设形成学科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突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协同合作机制运行良好的发展格局。口腔医学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学科。附属医院临床专科大部分达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水平。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新举措,推出“医学+”交叉融合计划。即紧密结合国家医药卫生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强多学科协同创新和交叉融合发展,不懈努力、不断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和解决新的健康问题。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做好人才、平台和机制三方面工作

人才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实施引进人才战略,大力度、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医学发展既需要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以及良好科研教学能力的名医、名师和名家,也需要一批基础与临床结合,医学与生命、材料、信息等学科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团队。加快研究型医师的队伍建设步伐,让临床科研解决临床问题,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平台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要基础。“四大平台建设”是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包含:高质量的教学平台、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高标准的医疗平台、高效率的公共平台。尤其注重科研平台建设,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创建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口腔生物医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建设转化医学中心为抓手,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科学、口腔医学、感染与免疫等优势研究方向,孵化若干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等研究上取得持续突破。

机制创新和文化引领是学科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创新,实施绩效管理,实施人员分类管理。探索符合医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体系。文化引领,营造和弘扬“敬畏生命、崇尚科学、仁爱厚德、精研医术”医学文化氛围与精神。“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医学博物馆、医学部(院)史馆,增强教职工使命感和责任感,凝心聚力,追求卓越,提升社会美誉度。

“在规划引领下,我校医学学科将实现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双提升。”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肖珊)

淮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