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总第47期)顺利出刊,共推出13个专题,31篇文章。本期杂志继续保持当期专题与常设专题相结合的设置,在持续关注学校改革发展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立足传统“三育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视角下思政工作的基础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系列专题文章的总结与反思,探索和诠释“四全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环境育人)的新方法、新体系,并推出了一批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章。
杂志封面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以批判性思维看待前沿问题,是对育人事业进行理性思考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法。校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撰文《北京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结合北京大学过去几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首次进行系统论述,指出未来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探索并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北大风格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青年研究中心推出《法“奇技”与道“中庸”》一文,立足北大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最新实践,探求网络育人的形式创新要素与本质精神要求的内在统一。文章提出网络时代的青年教育工作需以法“奇技”与道“中庸”的理念为指导,统一“道”与“术”的矛盾,警惕“互联网+”时代青年主体性丧失的风险,保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实现青年教育事业的辩证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一文,对元培学院进行的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与探索进行总结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会峰撰写的《思变: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则对当前“慕课”浪潮进行了反思,提出要理性看待思政课的慕课化改革,传统课堂和慕课可以实现包容性发展。
本期杂志同时重点围绕“三全育人”和“三育人”进行了研究思考。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康涛、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任羽中等合作撰写了《大学“管理育人”的三个维度》,提出“管理育人”是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大学行政管理活动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可以是管理的助手,甚至可以是管理主体的一部分,这就是“管理育人”的三个维度。“管理育人”不仅有助于保障学生的权利,营造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能力。立足于“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论高校餐饮休闲餐厅建设与服务育人》和《高校校园秩序管理运行模式浅析》分别从后勤服务、保卫工作的角度探索育人工作的开展;而《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招生工作》则将育人工作提前延伸到招生阶段。
本期设置的“‘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建设”专题围绕着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方式,从图书馆阅读推广和学生组织的角度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大学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专题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人事制度中的多方面问题展开了探讨;“新生教育”专题则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生教育的有效形式。这些专题内容丰富且具有批判性,为学校综合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始终立足学生工作全局,着眼青年工作发展,整合研究资源,丰富研究成果,不断提升杂志的专业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杂志编辑部也将不断增强现实关怀,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水平,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在解决育人工作现实难题中的基础指导作用,努力扮演好“理论孵化器”与“实践推进器”的重要角色,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拉丁
淮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