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大学

我的家访 我的爱(二)


时间:2016-10-16 09:12:16   编辑:淮安教育网

编者按:自2013年开始,我校启动了辅导员家访制度。2015-2016学年暑假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航亲自带头,全校辅导员积极响应,继续开展了“送爱心”家访工作。为了总结辅导员家访中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学校近期开展了2015-2016学年暑假辅导员优秀家访日记评选活动。校园网将陆续选登部分优秀家访日记,以飨读者。

愿做信使 为你建构温情世界

文新学院 张小焕

愿做信使,因为不愿意看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有那么多的忧虑,我会陪伴在你们左右;憧憬自己是蜡烛,照亮你们的同时也度量着自己的工作年轮;更希望自己是一注催化剂,走进你们的家,让家充满温情。

题记

小燕是我们办公室的学生助理,也是我带班级的学霸,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因为是助理,平时与我们的沟通多一些,我发现她常常将自己的爷爷奶奶挂在嘴边,几乎很少提到爸妈,甚至只要涉及爸妈等相关词汇,她爱笑的脸庞就会暗淡很多。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和疑虑,我想去了解她背后的故事。

一路颠簸到了永川吉安镇,小燕已经在焦急的等待着我,看到我她有点怯懦,更多的是惊喜,揽着我的胳膊,羞涩地说:“老师,我们还要再走一段路才能到家。”说着,从旁边叫来两辆摩托车,载着我们走过一条不超过两米宽的泥泞小路,终于到了目的地。小燕的爷爷奶奶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热情地拉着我们进了屋。

屋子里的光景看得我有些心酸。房子是传统的瓦片房,房间黑乎乎的,大白天还需要开灯。家里唯一的现代化电器就是一台吊扇,呼啦呼啦的吹着热风。房梁上结满了蜘蛛网,岁月的痕迹已经看不出房梁本来的颜色。我喉头发紧,眼眶泛酸,强压着语气和爷爷奶娘聊起了家常,听着孙女在学校的优秀表现,两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温情的微笑和爱意,小燕羞涩地低着头,边笑边按摩着奶奶几年前摔伤的手腕,这是一种特属于祖孙之间的亲情和依恋。

终于还是聊到了小燕的爸妈,房间里的气压明显低了下来,奶奶拉着小燕,缓缓地说道:“小姑娘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犟……”,原来,小燕的爸妈在她出生后没多久就去广东打工,平时舍不得花钱,逢年过节又不好买票,回来的次数少之又少。小燕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住在老家。到了读书的年纪,因为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小燕到了四川泸州姑姑家借读,一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才回到重庆。从小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小燕对父母的感情非常淡薄,再加上村里人有时开玩笑说爸妈只带着弟弟去广州生活不管自己,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儿,自尊心强的小燕心里有了芥蒂,总觉得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对父母意见很大,每次都拒绝父母去广州玩的邀请,从来不给父母打电话,接他们的电话也多是看心情。说着奶奶干涸的眼睛流出了心酸的泪水,不停地抹眼泪,小燕双唇紧抿,紧紧的抓着奶奶的手,一语不发。

我没有去评价小燕的行为是对是错,她是一个好孩子,我相信她那样做是事出有因。我和她讲了很多时候人做出某种选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讲了为人子女的道理,甚至讲到了自己小的时候与父母相处的细节,我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去触动小燕,让她慢慢反思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去享受,去反哺。从永川回来之后,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孝道的小品文或者是名言警句通过QQ分享给小燕,她从最一开始的不回复到后来和我一起鉴赏品味。作为老师,我看到了她的成长和用心。

中秋节前夕,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是小燕的妈妈打来的,她喜极而泣地告诉我,小燕主动给他们打电话祝福中秋了,还说十一要去广东看弟弟……放下电话,莫名的一阵轻松,一阵感动袭上心头,感慨于自己这么久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帮助学生找回了家庭的温暖,享受了温情的世界。大概,这就是辅导员专项工作带给我的意外惊喜吧。

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作为辅导员,我愿意和我的学生、家长促膝长谈,交流感情,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育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我愿不断地感悟、成长……

淮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