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30日,中国共产党衡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为期四天的大会始终充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民主团结、和谐奋进的气氛。全体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代表的权利和职责,认真讨论和审议党代会报告,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杜家豪在衡阳视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确保了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合市情民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南华大学出席市党代会的5名代表积极建言献策,表示将认真学习讨论,做好贯彻落实,为衡阳发展贡献力量。
南华大学党委书记王汉青认为周农书记的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描绘了衡阳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令人振奋鼓舞。王汉青饱含深情地说:我对衡阳充满着感情,深深地热爱这个城市,我目睹了衡阳的变化和发展,衡阳自然条件好,工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我对建设“五个新衡阳”充满信心。南华大学将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衡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深理解,凝心聚力,充分发挥高校的生力军作用。
王汉青对衡阳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期望衡阳在四个方面实现提质升级。一是观念的提质升级,要更加注重开放、大气和包容,营造好的发展氛围;二是产业的提质升级,要更加注重效益、绿色和环保,抓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聚发展的机遇;三是城市的提质升级,更加注重城市的品质、品牌和品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四是人民生活的提质升级,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二、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王汉青说,创新驱动关键靠人才、靠原始创新,而人才最终靠教育,建议衡阳市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推进大学高新科技园建设,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平台和条件,促进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苏玲认为《报告》体现了“新、明、实、严、诚”的特点,并倡议让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让社会更好地支持教育。高校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衡阳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政府也应从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政校合作等方面支持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研究生院院长刘永认为《报告》振奋士气、展现志气、体现才气,提出了政产学研相结合必须落到实处、创新创业平台要向高校倾斜、衡阳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有高校专家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平台建设要与高校充分合作、加快建设地方高校人才智库等建议。
土木工程学院谢东认为,《报告》实事求是、思路清楚、内容丰富,为衡阳未来五年描绘了美好蓝图,并提出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加大对优势学科和市级重点科研平台的投入、建立政产学研用互动平台、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等建议。
附属南华医院邓立普认为《报告》令人鼓舞和振奋,“五个新衡阳”的美好蓝图令人心潮澎湃。健康衡阳建设,必须有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建议依法严惩涉医违法犯罪和“医闹”,净化医疗环境,让医务人员能全身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王汉青书记和各位代表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和高度评价。会议期间,王汉青和苏玲还接受了衡阳电视台、衡阳都市频道、衡阳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