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大学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兼职教授樊锦诗


时间:2016-05-25 09:15:27   编辑:淮安教育网

W7z

根据新华社北京发布的报道,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著名学者、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樊锦诗在座谈会上发言。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W7z

樊锦诗教授的发言以《推动敦煌学发展,为“一带一路”做贡献》为题,内容摘录如下:W7z

敦煌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敦煌学研究一度发展比较缓慢,国际上曾流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一批著名学者的影响带动下,我国学者奋起直追。经过30多年的辛勤努力,敦煌学在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从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研究来说,已经由过去的看守型、抢救性保护,进入科技保护、预防性保护的新阶段。目前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存贮、展示敦煌石窟数字图像信息,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的矛盾。从敦煌学研究机构和队伍来说,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结合、水平较高的敦煌学专业人才队伍,保证了我国敦煌学研究事业后继有人。从敦煌学研究成果来说,我国学者在敦煌学的几乎所有领域,诸如语言文学、历史、考古、艺术、宗教、民族、民俗等众多学科推出大量研究论著,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肯定。W7z

上述一系列显著成就,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现在连外国学者也公开承认中国是国际敦煌学的中心。不过我们不能就此满足,中国学者要主导国际敦煌学的发展,并让敦煌文化艺术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传播、弘扬。W7z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国内外的热烈反响。这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大战略,也为敦煌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敦煌文化艺术遗产资源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机遇。敦煌文化艺术遗产有着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背景,是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中亚文化等世界几大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荟萃的产物,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共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最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敦煌学作为深化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可以发挥独特作用。W7z

新闻链接:W7z

樊锦诗,汉族,女,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95年被聘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被聘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等职务。198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起历任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W7z

樊锦诗40多年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研究工作,著述丰富,建树颇多,尤其在敦煌石窟进行分期研究方面成就斐然。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敦煌石窟专题研究”、国家文物局项目“敦煌石窟全集”、“敦煌莫高窟环境演变与石窟保护研究”等。出版《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全集

淮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