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制的运转,以高考为分界线,中国学生呈现出“前紧后松”的精神状态。在高三阶段被剥夺的娱乐时间,由大一、大二的时间作为补偿,我称之为“后高考效应”。
“严进宽出”的国内大学体制,导致准入成本居高不下,高考前长达一年的复习考试,耗费了大量精力、时间,高三毕业生的疲劳程度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中国高校的毕业门槛并不高,大学期间的学习要求也比较松。
这个机制的运转,以高考为分界线,中国学生呈现出“前紧后松”的精神状态。在高三阶段被剥夺的娱乐时间,由大一、大二的时间作为补偿,我称之为“后高考效应”。
我接触的申请英国硕士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有一部分人的成绩大概受到了“后高考效应”的影响,明显呈现出大一、大二偏低,大三以后成绩较好的趋势。
美国大学硕士阶段的录取,会要求申请者提供GRE或GMAT成绩,大学本科的平均成绩作为参考;而英国大学硕士申请一般没有入学考试的要求,大学本科平均成绩在录取方面的权重就很大了。
英国硕士录取规定的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一般不低于75%(以百分制为例,需要75分以上),有些英国大学要求80%。要求较高的英国大学,针对一些热门专业(比如商科),80%都不一定能录取,甚至还要看专业主课成绩。
高考后的松懈可能导致大学阶段前两年的平均成绩不能达到留学要求,即使大三阶段奋起直追,但经常由于大一、大二“亏空”太大,大四阶段又常常没有太多“提分”的课程,导致总平均分被拉低。
就算可以“刷分”,我估计不会每一门考试不理想的专业都能允许重考。
另外,这种“前紧后松”的局面使大三的节奏过于紧张,除了在主课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外,还要准备雅思考试。
恕我直言,以四六级考试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很难满足留学英国的需要。再加上大一、大二阶段由于松懈而浪费了大量时间,指望大三或大四再弥补,只可能继续沿袭“应试教育”那一套,靠课外培训和“机经”训练在雅思分数上做做文章。
高中阶段浪费了提高英语能力的黄金时间,大一、大二的“后高考效应”又耽误了亡羊补牢的重要时机,进入英国硕士阶段的英语压力可想而知。
基于上述问题,建议高考后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回归正常的作息和学习状态,不要耽误以后的留学计划。
淮安报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