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教育网 报考技巧

千万莫大意!高考志愿填报就是第二次高考!


时间:2016-06-28 08:19:20   编辑:淮安教育网

谈到高考志愿填报,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很简单呀,是什么样的分数填报什么样的学校呗!”真的是这么简单么?非也,否则也不会有人将高考志愿填报称之为“第二次高考”。笔者认为,如果高考分数展示的是考生的硬实力,那么志愿填报则展示的是考生及其“智囊团”的“软实力”。高考志愿填报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影响考生能否读大学、读怎样的大学,还关系到以怎样的心情读大学,甚至影响到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下面就以绝大多数省份实行的知分填志愿为例,说说高考志愿填报那些事儿。

院校or专业,不是那么简单

先选专业好还是先选学校好?这个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选院校和选专业,哪个优先的问题,主要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

一般来说,如果你是高分考生,那就有资格在院校和专业上都选。高分情况又有两种:一种是分数大超批次线、排名非常靠前的,譬如超出一本线一百分以上的,那就可以优先考虑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38所“985工程”大学。它们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梯队”,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牌大学。不过,即使是名校之间,其整体实力和地位也有天壤之别,考生得擦亮眼睛。另一种是排名比较靠前,但只超出一本线五六十分以上的,那可选择“第二梯队”——中央部委直属和地方重点建设的70多所“211工程”大学(目前我国共有110余所“211工程”大学,38所“985工程”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大学)。

当然,这两种情况往往又不是绝对的。很多考生,他的分数可能刚好够了名校的校线,但又读不上心仪的专业,怎么办?是坚定地报考名校,还是“屈身”到其他学校挑个自己认为好的专业?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权衡一下利弊了。读名校的好处众所周知,比如,名校历史悠久、文化熏陶深厚,资源多、环境好,深造留学和奖助机会多,就读名校会让你更加受人尊敬、更加自信,更具就业优势,掌握更多人脉,增长更多见识等。如果读上了名校但被录取进了所谓的“冷门”专业,且这些专业是自己兴趣所在,那还可以;如若这些专业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考生可能要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困难,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进度跟不上、情绪长时间受到困扰,等等。如果你用凭借可以进名校的高分在一个不是很有名但实力也还不错的学校读上了你认为好的专业,则能更好地发挥你的兴趣和特长,增强你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所学专业与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对接,更不用考虑因专业不对口导致的退学重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高分生,笔者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非某某专业不读的话,不妨先做“凤尾”,读上名校再考虑解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因为名校的通识教育、大类培养、转专业、主辅修等制度日益完善,更何况专业兴趣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更加看重学历、综合素质等因素,名校给你提供的平台更高、机会更多。不少考生后悔当时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敢报名校,进了学校才发现,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文化,都跟名校相距甚远,学校没有为学生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蓝图,学习氛围也不浓烈,很多考生会随波逐流,一事无成。毕业时,虽然专业课学的很扎实,却因不是名校出身被无情拦在门外。

如果你成绩中等,建议还是以选院校为主,尽量进一个实力强的院校。理由在上面也已经说了。比如说,你的分数线刚好在一本线上下,可以重点考虑一些省部共建或省属的重点院校。这些学校一般在本地也属于“龙头学校”,办学历史较长,招生规模大,也拥有不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此外,还有一些行业性强的院校也是比较好的选择,比如中国计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都是属于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较高的学校。实际上,当今高等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放办学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些院校往往也开设了与综合性院校一样的专业,考生把目光投向这里,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如果你的分数稍低或较低,比如只达到了二本、三本甚至专科线,则应以选择专业为主。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将达到40%以上。近几年多数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都在70%以上,个别省份甚至接近90%。这意味着大多数考生不愁“没学上”,而是面临的是“上好学”的问题。从就业的角度来考虑,尤其是一些分数线只达到了专科批次的考生,尽量考虑专业,学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的就业渠道或者就业的压力就会小一些。考生要更新观念,走出“读高职没前途”的误区。高职高专院校不是“差学校”的代名词,不是录取分数线低的“老面孔”。近年来一些名校毕业生到高职院校“回炉充电”、一些高考分数上了本科线的考生弃本科读高职的新闻还少么?

学校怎么选:“瞻前顾后”总相宜

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则要重视“敌人”。分数都是死的,但也可以围绕志愿报考的方方面面做文章,使分数的利用更加充分、志愿的填报更具有灵活性。志愿报考,院校选择,分数是基础,但处在一个分数段上也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院校需要选择,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取舍又不失遗憾呢?

“瞻前顾后”!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分数、个人倾向等现实情况,也要考虑到今后上学后的经济成本、求职就业、家庭生活等诸多因素,作出合适的选择。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选择什么地方的大学好?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还是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大城市还是一般城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目前还处于不均衡的阶段,东部的重点大学多,西部的重点大学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多,西部地区城市的重点大学少。东部和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多,招生计划也多,但由于考生的从众心理影响,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以往经常出现东部和大城市的大学招生爆满、西部省份的大学无人问津的现象。目前高考实施平行志愿录取,如果你的成绩不算太高,但也想读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不妨将西部地区的老牌重点大学作为首选或次选,圆上你的“重点梦”。网上曾经流传一份“中国没落最快的XX所高校”的名单,其中就经常出现吉林大学、兰州大学、长安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名字,其实它们的实力不俗,只缘“生在深山无人识”。换句话说,读大学,也是一种人生经历,用几年的青春,领略一下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对于增长阅历未尝不是好事。

——选择的学校离家远好还是离家近好?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今年上大学的考生,相信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如果是比较开明的,对子女到外地读大学一般不干涉,特别是男孩子闯一闯、见见世面也有好处。读大学也是一段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离家远一点的城市上大学有利于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再者如今交通也比较便利,寒暑假回来探亲也可以消除彼此的相思之苦。不过,有句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假若父母有一方或两方身体不好的话,笔者还是建议在离家近一点的城市或就在本地上大学比较好,方便兼顾家庭。

——是否适应拟报考大学所在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想要改变不太容易。比如,长期生活在南方,突然间就到北方上大学,自身的体质就不一定能尽快适应北方秋冬天的干燥气候。同样,北方学子到南方求学,也不一定能适应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如果是到少数民族地区上大学,则可能在饮食方面会存在问题。考生若身体方面不允许或对个人固有的生活习惯非常看重的话,建议在本区域或邻近区域上大学为佳;如果能够克服或根本就不成问题,那就可忽略这一因素。

——是否考虑到了读大学的生活成本?高等教育不是免费教育,尽管高校都有“绿色入学渠道”和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国家助学贷款也基本普及,但假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或非常差的话,贫困学子在挑选大学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今后读书的生活成本问题,适当减轻一下父母的经济负担。随着高校学费的水涨船高,“读书致贫”现象越来越突出。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兼顾到家庭经济状况,根据分数排名情况,适当选择一些有优惠政策支持的院校。比如,全免费的军校,收费较低的农林、地矿、水利、师范等院校,招收国防生的院校,等等。像国家自2007年起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就采取免学费、免住宿费、发放生活补助以及确保就业、免试在职读研等优惠举措,为很多寒门学子解决了后顾之忧。当然,考生进校后,不管是在哪所大学,如果表现非常优秀,则每年所获得的奖助学金以及自身勤工俭学赚来的钱,对帮助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专业怎么选:兴趣、能力、就业“三驱动”

选专业也是一个处理矛盾的过程。主要是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个人兴趣与未来就业的关系、个人意见与家长意愿的关系。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专业的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与产业的调整、行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专业的热与冷是交替变化的,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却是比较稳定的。所谓的热门专业,有的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有的是专业实力强、升学率高,有的是发展前景好,有的是招生计划少但录取分数高。而那些冷门专业,也未必是办得不好的专业,譬如一些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专业,虽然需求量不大,但在很多院校是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考生如果有意报考并想在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政府将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招生部门也会合理调整招生计划,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区别将逐渐淡化,考生可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拟报考院校各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变化情况、专业历史地位、就业质量报告等信息,对拟报考专业的“热”与“冷”作出自己的判断,以避免人云亦云和随波逐流。

个人兴趣与未来就业。从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想状态看,在选专业时,个人的兴趣无疑是第一位的。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还不是很了解,可到一些正规的职业咨询所做一个职业咨询,或利用相关软件做一个职业兴趣测评,以咨询或测评的结果作为专业选择的依据之一。听说过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么?该测试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等六种类型,不妨拿它来做选择专业的参考。专业不仅要选好,还要有“学好”的能力。比如,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一般要求有较强的数学演算与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中文、新闻学、编辑学等专业,要求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书面表达能力。如果仅凭一时的头脑发热莽然选择而不具备这些能力,则后面的学习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此外,就业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如果你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要看你所选择的专业在学校有无硕博士点、是否属于重点学科、保研比例高不高。关于保研比例,你需要知道的是,“985工程”大学的保研比例最高可达15%,而一般的“211工程”大学最高只能达到5%。如果你想毕业后就参加工作,或者拿更高的起薪,则可以考虑一些应用型的专业、宽口径的专业。

个人意见与家长意愿。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考生与家长如果能达成一致更好,如果不能达成,那么应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考生本人作出最终的选择。家长应该尊重子女的选择,切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毕竟子女读大学,如果有条件读但读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反而会适得其反。一些高分考生考上名校后,由于没有读上自己心仪的专业,整天沉迷网络游戏最终被勒令退学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此外,如果有可能的话,跟上两届考取同类专业的师兄师姐聊一聊,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不喜欢本专业怎么办:“曲线救国”也是道

这事似乎跟选专业没多大关系,却是很多考生会面临的一道选择题。人生十几载寒窗,读上了令人满意的专业,自然是皆大欢喜。假如没有读上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那又该如何呢?心中的理想之舟难道就此覆没了吗?在大学,千万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大学只是为你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最终修炼如何,还得看个人。若为专业所累、所困,不如换一种思路,“曲线救国”也并非不可行。

假如你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大可不必伤悲,调整心态最重要——因为天没有塌下来。由于志愿报考不慎,怀着无冕之王之梦的我当年被调剂进了某个不喜欢的专业。在经历了“读”还是“不读”的纠结之后,还是接受了现实:读!当今世界需要的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一个专业并不一定能决定我的命运!既来之,则安之。在大学四年里,在那个号称“七侠五义”(七个女生,五个男生)的班中,我主要做了几件事情:一是适当培养专业兴趣,学好本专业。保证不挂科并使自己各门课的成绩总体排名居于中上游,争取每年能拿综合类或单项奖学金。当今激烈竞争的年代,你的雇主依然看重你的学习成绩。二是通过当学生干部、勤工俭学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先后当小班长、年级体育部长、院体育部长,组织若干群体活动,积极参与学院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大三时,还应聘学工助理,最终成了助理团队的学生负责人。在经历学生工作的种种锻炼后,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策划、组织、管理、协调、口头和公文写作等能力,还对高校行政工作产生了兴趣,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逐渐定位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三是坚持拥有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从小喜欢写点文章,即使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也没有停止练笔,大学时依然坚持,并应聘上校报记者。为了写好新闻,我常常对一篇百把字的消息改上不止五遍,甚至到新闻系旁听专业课程。如此四年“折腾”下来,不仅结识了一批来自不同院系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比一般学生更加熟悉了华师的人和事,拓展了人脉,最终我如愿以偿留校工作。以上是笔者的亲身经历,当然没有太大的代表性。有人也会说,如果的确不适合读那个专业,还有别的路子吗?有!在大一上学期末,可以申请转到心仪的专业,但前提是既要使本专业的学习“不掉链子”,还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核。对于更多的同学来说,大二参加校内辅修、跨校辅修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也是提高学习动力、逐步向目标靠拢的路径,但需要付出比一般同学更多的心血和毅力。对于“辅修族”来说,早出晚归成习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是常事,有如大浪淘沙,坚持到最后拿到两个学位的往往是成功欲望较强和最有恒心的人。

假如你读了不喜欢的专业,也不要怨天尤人,后天的努力和修炼更重要。喜欢或不喜欢,需要通过实践和时间来证明。我曾经见过一些起初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却慢慢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不仅学得愉快、学得精,还考上了本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我也曾经见过一些的确是对本专业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利用学校的学科和信息资源,通过个人自学和摸索,发现和开辟了自己感兴趣的新专业领域并最终实现了目标(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自学计算机课程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成功进入了IT行业工作)。但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在自己身感兴趣的领域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本专业的学习,至少保证了学业的顺利完成。当然,如果实在是不愿学、学不好,还有退学重考这条道,这也需要更大的勇气!

假如你读了不喜欢的专业,请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收起沮丧的心情,重新审视你自己,合理评估你自己,大胆规划并一步一个脚印实施你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从此刻起,潜下心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不管你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综合实力很重要。而综合实力的形成,只在于一晃而过的大学四年。作为一名就业人,我对那些非科班出身却凭借自己的强劲实力抢夺了科班出身的人的“饭碗”的毕业生,常常投以敬佩的目光。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以下现象屡见不鲜:新闻媒体录用的不一定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毕业生,销售业绩最佳的未必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量的非师范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抢走了师范生的饭碗……就在上个月,笔者还在北京金融街见到了一名本科毕业后直接保送清华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的校友,没有任何财经专业背景的他竟然被证券公司高薪聘请为从事证券分析的研究员!这真的不是天方夜谭,在这信息瞬变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在勤奋和优秀的人的眼中,专业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最后,借用习大大在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就业处钟文锐 ,本文刊发于2016年3月《湖北招生考试》,题目为编者所加。)

新父母在线——带你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新父母在线,每天一篇原创教育作品,值得您关注!本文为新父母在线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父母在线(微信号:xinfumuonline)。新父母在线,为了更好的教育!微信搜索新父母在线,免费订阅,免费咨询!

淮安报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