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飞向大江南北的考生手中,各个学校别出心裁的设计也让我等看客大开眼界。录取通知书通常帮助新生建立了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各校都努力让它更具特色,各种风格不胜枚举。在叹为观止的欣赏现代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组旧版的录取通知书同样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通知书的纸张已经有些发黄,有的字迹也已经模糊,但通知书上处处透着当年的时代特色。来自上个世纪各个年代的几封录取通知书,裹挟着时空的印记带我们一起回顾了曾经的那段时光。
1909: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政治官报》是清末一种全国发行的政府文件汇编,其中就收录了北京交通大学第一次考取榜示——《邮传部考取铁路管理传习所榜示》。繁体字、竖排版、简单的黑白两色,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民国时期:西北大学
这封通知书上的日期和具体内容已经看不清了,可开头“台端”二字是有讲究的。“台端”是古代信札中常见的对别人的敬称,反映的是当时的国立学校对学生的尊敬。
民国时期:上海交通大学
这封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称谓上极具时代感。民国时期的通知书中不称“同学”,而称“君”。民国时期的通知书其实远没有现在的录取通知书那么花哨美观,但秀丽的手写体,质朴的感觉也是别有风味。
1952:南京大学
录取通知书上的小字已经难以辨清,但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并非像现在一样由学校自行发放,而是由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统一寄送。通知书竖排打印的繁体字里,充斥着浓浓的年代气息。那时的通知书装在一封小号牛皮纸信封里,信封上用钢笔手写着学校地址,下方则是某某学院的字样。简简单单,毫不起眼。通知书大约一张A4纸大小,纸面粗糙,上面用铅字印着被录取学生的名字。
1954:北京师范大学
1954年版的录取通知书除了新生姓名、报到时间等基本信息外,还告诉新生“赴校路费应自行筹措,如果无力筹足路费,可申请补助。”这说明当年对于不少新生而言,奔赴北京上学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通知书还鼓励新生“希望你愉快地以坚定的信心完成祖国交给你的学习任务!”
1965:北京师范大学
到了1965年,新中国处于快速建设发展时期。这一年的北师大录取通知书告诉新生,录取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你的志愿”。或许是因为这时候我国的交通状态已经大为改善,通知书除了提醒新生按时来校报到外,特别指出“也不要早来”。此外,通知书还细心地提醒来自南方的新生“北京天气较寒冷,务必注意携带棉衣棉被等御寒衣物”。
1978:北京大学
1978年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革委会”还是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烙印。一张录取书见证了一个时代新旧交替的碰撞。
1990:东南大学
1990年的东南大学通知书红框配以校名,显得简约干净。据了解,在90年代中期以前,考生们填报志愿时,还会收到一个信封,考生需要亲自在信封上填写通知书的邮寄地址。90年代中期前通讯不是很发达,常常出现大学录取通知书丢失的情况。
淮安报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