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了近期的社会热点。事情的起因源于通知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根据方案,江苏省协作计划调出19100人、生源计划调出总额3.8万人;湖北省协作计划调出13500人、生源计划调出总额4万人。方案发布后,两省的部分家长在当地教育厅集合抗议、表达不满,认为这些支援外省的名额是从本省的招生计划里面挤走的,并引发了关于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等的广泛讨论。尽管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了真实情况,并承诺在生源计划输出省办学的所有高校在当地的录取比例不降低,尽管舆论的热度有所降温,但关于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的讨论却依然在各大媒体上此起彼伏。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历来不争的事实。这种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有经济发达了,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高等教育发达,这和它们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同时也和新中国建国后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息息相关。
按照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广州等地成为区域发展中心,相应地配置了大量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部属高等院校之类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加集中。这种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直到今天都依然影响着教育的公平。
上世纪90年代的 “985工程”和“211工程”布局中,39所“985工程”大学(不含分校),北京8所、上海4所、南京2所、武汉2所、西安3所,五个城市集中了19所“985工程”院校,占到总数的48.72%;116所“211工程”高校(不含分校)中,北京26所、上海9所、武汉7所、江苏11所、西安8所,共计61所“211工程”大学,占到总数的52.59%。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导致的不平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样一来其他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来说更小。
2003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时,称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即为全国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8.64%。两个数字一对比,我们发现两个地区的入学率相差5倍还多。以矛盾的焦点高校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计划放在当地招生。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优质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比如,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由于部属高校缺失,省属高校总体办学质量一般。所以该省考生想要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难度比一般省份的考生难度更大,该省2015年一本录取率仅为8.2%,而北京为24.13%。
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的后果让一部分老百姓去承担,这是学生家长感觉不公平的主要因素。
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不公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对中国教育体制和现实状况的研究在这里提出几个建议:
一是根据各省的人口总数确定招录比例,逐步缩小各省市区的录取比例。
这项工作其实已经在逐步改善。国务院一份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指出,到2017年,争取在全国录取率最低的省份,跟全国平均水平之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而在2010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达到15.3个百分点。近些年,各省高考录取率确实在不断缩小,但是有一个概念值得注意,那就是录取质量,主要指的是本科录取率,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落后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这样才是真正把高等教育的公平落到了实处。
二是国家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一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缺乏的省份。
这方面国家其实也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比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又名“一省一校”计划)等。但是,这种扶持还远远不够,这从经费投入就能看得出来。2013年,我国的教育投资占到了整个GDp比例的4%,和发达国家7%-8%的比例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是逐步实行全国一张卷和分省录取,统一评分标准,让中西部地区的考生找找和发达地区考生的差距。
在家长和考生中流传着一种奇怪的论调,说是北京的考生只要500多分就可以上北大清华,而其他省的考生则需要660分以上才能上北大清华。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大学2015年在部分省份的录取投档线(如下表)。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北京学子要考上北大,难度同样很大,分数要求其实也很高。
四是在招生计划分省的框架内向中西部地区调节,但不能降低生源计划输出省考生的录取比例。
这项工作教育部近些年一直在做,只是今年这个盖子被媒体和公众过分误读,导致公共危机发生。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问题暴露出来以后,才能更好地让公众知晓教育部门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工作正在进行,且并没有伤害到任何既得利益者的获得感。
五是增设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专项计划。虽然高等教育发达地区近年一直在生源计划上支援欠发达地区,但输出的计划中优质计划即一本批次计划数量太少。增设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专项计划,专门用于招录一本批次的学生。这样就能提升输出计划的质量,真正为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
六是大力推进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录取比例。农村学生由于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学业水平受到限制,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自然会落于下风,但是一个优秀的社会制度设计不能听任弱势群体明显处于劣势却不作为。我国已有的贫困地区定向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这三项政策是我国目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实施以来明显提高了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高考录取率。但是这几项计划都集中在一本批次,没有照顾到绝大多数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这几项计划进一步扩大到所有本科批次甚至专科批次,大幅提升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高考录取率、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而不仅仅是为农村及贫困地区培养高水平人才。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城乡考生受教育程度不公平,也为破解城乡二元化进一步加大的社会矛盾起到要作用。
淮安报考技巧